首页 > 非专利技术> 详细
成果名称: 外泌体的癌症诊断技术
第一完成人: 价格: 面议
详情介绍

成果名称

外泌体的癌症诊断技术

                                                                                   

单位名称

温州医科大学

成果持有人

刘飞

职务/职称

助理研究员

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单位/平台联系方式

0577-86689748 /   0571-87709119

成果研发的

背景情况

全球市场对快速可靠的疾病诊断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尤其是针对癌症早期检测的液体活检领域。J.P摩根预计全球液体活检市场潜力为230亿美元。液体活检被MIT评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其中基于外泌体诊断技术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近些年国外涌现出诸多涉及外泌体提纯和以外泌体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公司,包括赛默飞、SBIExosome   DiagnosticsCodiak   BioSciences 等。然而,现有的外泌体提纯产品分离效率低,杂质多等缺点,不足以满足科研与临床需求,制约了外泌体标志物的发展。

成果内容及

创新价值

已申请三项发明专利(申请号码:201610373681.5201610373684.9201610380545.9)。正在研发“基于尺寸分离的外泌体提纯芯片”,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成本低和提纯效果更好的特点,较现有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我们正在优化和规模化生产超高纯度外泌体提纯芯片、并准备向市场提供不同种源的高纯度外泌体标准品和各种荧光标记的外泌体产品。同时,我们正在研究肿瘤外泌体特异生物标志物,研发肿瘤外泌体检测试剂,申报医疗器械的认证。根据前期研发结果和积累的数据,我们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早期肿瘤外泌体分离和定量分析的一体化的癌症诊断设备,应用于癌症标志物筛选、新药开发、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预期前景与效益

目前国内的相关产品主要来自进口,价格高、效率低,制约了大规模临床应用的进度。基于我们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泌体分离分析技术,预计在外泌体相关技术领域,2020年可实现净利润1560万元,2021年可实现5000万的净利润。

成果持有人可提供的合作条件

提供研发及转化需要的场地、人员和设备。

转化诉求

融资1000万人民币,出让股份约10%

成果转让方式

面议 一次性转让合作开发 委托平台

成果持有人及其团队情况介绍

刘飞博士简介  

刘飞博士主要针对癌症早期诊断和分子分型的迫切需求,围绕外泌体临床转化中所面临特异性标志物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高灵敏集成检测技术的关键挑战,进行了长期系统性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开发新型微流控技术和微纳米技术,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外泌体高效分离技术平台; 建立了等离子体共振纳米双探针技术用于肿瘤外泌体的高灵敏检测,发现了外泌体膜蛋白Ephrin   type-A receptor 2 (EphA2)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建立了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石墨烯纳米光电生物传感技术,能够对临床样品中的不同病原体、蛋白质、核酸、以及肿瘤外泌体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刘飞博士的研究受到了多项国际国内项目的支持,包括美国NIH、美国国防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美国Canary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刘飞博士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累积影响因子156,他引1497 (Web of Science)ESI高引论文4, H指数为17;其中一作/共同一作SCI论文15篇,包括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已申报专利13项,其中韩国7项(已授权),国际专利2项(已公开)和中国专利2项 (已受理)。

陈欲超博士简介

长期从事微流控技术在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和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主要通过开发新型微流控生物芯片来进行核酸、蛋白、细胞和血液等生物样品的快速筛选和检测。陈博士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流控技术、微电子传感技术和纳米技术来取代传统低效的生物分离和分析手段,为疾病的即时诊断、癌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探索新型癌症标志物、以及优化治疗方法提供了支撑平台和解决方案。陈博士曾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4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科研和商用(SBIR/STTR)项目,主持了不同微流控生物芯片的设计和开发。现主要负责汇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款关于外泌体提纯和检测产品的研发。相关技术创新已申请美国专利6项、中国专利5项(第一完成人)、国际专

1项。相关技术受到美国EMD MilliporeBioMET,英国Malvern在内的多家国际著名生物科技公司的咨询合作。在科研方面,陈博士已发表EI/SCI收录科研论文29篇,其中一作和共一作论文9篇,主要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ACS   NanoLab ChipAnalytical   ChemistryAging Cel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生物纳米科技和微流控领域的高影响力杂志上。影响因子高于9的论文有7篇,累计影响因子194h因子20,论文被引用超过1400次。申请人负责撰写Nova ScienceCRC Press出版社专著章节各一章。陈博士的科技成果多次被期刊封面、MITPSU等高校网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科技媒体新闻网站作为亮点报道。陈博士同时是十余种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包括Lab   on a ChipIF6.0)、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3)Nanoscale(IF:7.3)Scientific ReportsIF4.2)等。

 

邓载安博士简介

20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期间,2012.4-2015.4年在康奈尔医学院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纳米医学系Tony   Hu教授实验室交流访问。2015年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工作。2017年,以学术骨干人才引进到温州医科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标志物筛选,主要是利用质谱技术筛选、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组学,多肽组学和糖组学研究,并通过基础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及临床样本来阐明潜在标志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内容包括:1. 外泌体与肿瘤的关系:通过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研究外泌体成分与结肠癌转移的关系;2.多肽组学:   通过血液筛选出可用于卵巢癌治疗效果评估,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血液多肽,发现血液中特定多肽含量与肿瘤微环境中异常蛋白酶活性及肿瘤异常信号通路相关。3. 病原体检测: 协助完成结合杆菌的特异蛋白、多肽筛选,实现结核病的快速诊断。现已参与发表10多篇SCI论文包括 Clinical   Chemistry, Clinical Proteomics, Tumor Biology, Cancer Research等,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参加4项国家级项目。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