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果
成果
  • 默认排序
  •  最新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应用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高血压是引起老年人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 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目前国内外还缺少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在 3 项厅级课题的资助下,历 时 8 年,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一)本项目确定了老年人 24hPP、24hSBPV 和 NRRS 的 95%临床参考值范围和独立相关因素。 1.筛选出老年人 24hPP 的独立相关因素有 24hSBP、年龄、载脂蛋白 B100、尿酸和空腹血糖等。 2.确定了老年人 24hSBPV 的临床参考值范围为(7.11~18.73)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 24hSBPV 的独立相关因素有 24hSBP、血脂、年龄、尿酸和体重指数等。 3.确定了老年人 NRRS 的临床参考值范围为-11.14%~20.55%,中位数为 5%,其独立相关因素有性 别、年龄和脑梗死等。 (二)本项目系统研究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多种尿微量蛋白、左室质量指数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 独立相关因素。 1.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 G 等微量蛋白的排泄,取决于患者的 24 hSBP、血脂(如 LDL-C)、血糖、年龄和高血压病程等因素,而与患者 SBPV 和 NSBP 无关。 2.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取决于患者的 24hSBP 水平和血尿酸,而与患者 SBPV 和 NSBP 无关。 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24hSBP、24hHP 和空腹血糖,而与 患者 SBPV 和 NSBP 无关。 (三)本项目组还运用 Mata 分析方法研究了高盐饮食和大气颗粒污染物(PM10)对居民脑卒中发生 和死亡的影响,并对 miR-26a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机制进行基础研究。 1.研究确定高盐饮食和大气颗粒污染物(PM10)均可增加居民脑卒中发生和死亡。 2.研究发现 miR-26 可抑制两个在胆固醇外排中起重要作用的 LXR 靶基因 ABCA1 和 ARL7 的表达。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55 篇,其中 SCI 论文 11 篇(累计影响因子达 36.808), 中华系列杂志 8 篇、I 级杂志 18 篇,全部论文累计他引次数 555 次。该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国 42 余家大 中型综合性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受惠患者二万余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浙江省病案信息学科发展现状调查及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浙江省病案信息学科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浙江省病案信息学科评估体系的组成框架和具体的评价条目,包括医院规模、学科带头人、学科人员、工作制度建设、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条件、新技术应用、培训教育、科研论文等十个方面。通过本次研究所建立的学科评估体系,将成为病案信息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导向性指标,必将推动病案信息学科的长久进步,在人员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学术发展,病案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各方面上新的台阶。病案信息学科的发展将有力推动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完成了浙江省病案信息学科发展现状调查,提出了具体的病案信息学科建设和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病案信息学科要成立了专业委员会以加强学术交流,提出了病案信息学科需要跨学科、具有复式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提出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工作应成为病案信息学科的工作重点之一等建议,并在省内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这些创新观点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政策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了实施。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应用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决定手术开始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中护理、 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及后续康复,其质量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 意度,也是医院与科室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项目以国家卫计委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依据,围 绕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各阶段展开多项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成绩: 1.本项目在国内最早构建术前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三位一体”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优化围 手术期关键流程,开展围术期感染系列研究,提高手术室效率和手术安全。 1)在国内最早设立由手术室管理的麻醉恢复室并采用术前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三位一体”的围 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2)本项目优化手术患者预约检查、术前访视等围手术期关键流程,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质量改进, 提升患者满意度。 3)本项目通过开展围术期感染系列研究,有效降低围术期感染的发生。 2.本项目构建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培训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 1)本项目在国内最早提出以国际护士要求为基础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通过核心能力 培训,提高围术期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核心能力。 2)本项目在省内最早明确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和影响因素,首批获取浙江省手术室等 领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3.本项目明确了术中快速处理肿瘤细胞污染器械的方法,有效减少术中肿瘤污染。 综上所述,课题组已发表相关 SCI 论文 10 篇,国家一级杂志 36 篇,申请专利 9 项(其中已授 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 项,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出版著作 8 部。共开展国 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7 期,培养培训学员达千余人,相关方法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全国 27 家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受惠患者 7 万余人,取得非常积极的效果和良好的社 会经济效益。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进行电针“开四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应用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增加脑卒中的致残率、病死率,给患者亲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 PSD 尚无特效方法,临床采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副作用及撤药综合征。中医治疗 PSD 以中药、针灸为主,因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通过对电针开“四关”与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探讨电针特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并通过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观察电针“四关”前后的脑血流量变化,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项目关键技术: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电针开“四关”的脑功能成像定位,进行针刺前后的脑血流量自身对照研究,并与药物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探讨电针开“四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基础。 项目创新点:①本课题对比研究电针“四关”与药物干预的疗效,明确电针“四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②首次将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应用于电针“四关”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依据。 项目成果推广:本项目对电针开“四关”与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明确了电针特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疗效,并研究了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明确了电针增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血流量,具有恢复部分脑功能的作用,相关方法已应用于我科卒中后抑郁患者,并在淳安县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岭市人民医院、德清县中医院、浦江县中医院、嵊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第三医院等推广应用。 本项目首次将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应用于电针“四关”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5篇,最高影响因子>5分,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1本,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培养2名年轻医生,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运动想象疗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研究内容:将外伤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运动想象的训练,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和休眠突轴的活化,促进自主神经通路控制能力的增强,降低受损神经功能的残疾程度,通过运动意念反复强化这一从脑至膀胱的正常排尿模式,从而促进排尿反射弧的形成。缩短辅助排尿时间,恢复或接近生理排尿。 运动想象疗法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通常采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想象训练可以保持和加强对动作的想象,使中枢神经间的联系更加灵活,对效应器的支配更加协调。Maring发现运动想象可明显促进新技巧的学习,研究显示运动想象可以提高篮球罚球、游泳起跳、体操、跳高、武术、标枪投掷等项目的运动成绩,对于学习这些动作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运动想象疗法已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研究应用:Page等将病程>1年的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仅进行作业治疗;治疗组8例,增加运动想象,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评定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更明显。Stevens等用镜盒装置对2例轻度偏瘫后遗症期患者进行3周伸腕、前臂旋前旋后、伸手抓握物品的想象训练,结果表明有2项临床评定量表、3项任务耗时量表及4项腕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分和握力都有所提高。槐雅萍等研究提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ADL能力改善。 运动想象疗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经临床在外伤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中发现: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 明显增加 ,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及所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明显。此研究成果已在全省十余家医院开展应用,在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好,方法易掌握,患者依从性好。经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该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所检相关文献中,未见报道。

    四嗪二甲酰胺对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本项目是浙江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科研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03C33019)的资助下,从自主合成的一类全新结构的s-嗪类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s-四嗪二甲酰胺(ZGDHU-1)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选取临床初发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利用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等确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期CLL的CD4+CD25+ Tregs,分析CD4+CD25+ Tregs 在CL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其次,选用不同时期的CLL CD4+CD25+ Tregs,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一步分析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作用后CLL CD4+CD25+ Tregs的变化,结果表明,CLL患者CD4+CD25+ Tregs和CLL 特征性CD19+CD5+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病程的进展,两者也逐渐增高并存在明显正相关;而且ZGDHu-1作用后能明显降低CLL CD4+CD25+ Tregs 细胞。同时我们也发现ZGDHu-1通过诱导CD4+CD25+ Tregs细胞凋亡降低CLL CD4+CD25+ Tregs 细胞;ZGDHu-1作用后,CD4+CD25+Tregs Bcl-2明显下降,而Bax一直没有变化,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同时反映线粒体膜通透性与结构改变的线粒体膜蛋白APO2.7的表达明显增加,由此显示ZGDHu-1作用后可能通过Bcl-2、Bax等凋亡调控基因作用于线粒体,使其结构改变,膜通透性增加,从而诱导CD4+CD25+Tregs细胞凋亡。我们从新的角度-降低调节性T细胞来阐述ZGDHu-1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它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同时观察ZGDHu-1对CLL 特征性CD19+CD5+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作用,我们发现:①ZGDHu-1抑制CLL细胞的增殖和活力,并呈现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关系。②ZGDHu-1能够诱导CLLCD19+CD5+细胞凋亡。③ZGDHu-1可调控CLLCD19+CD5+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CLL细胞经ZGDHu-1作用Bcl-2和Pro-casepase3有降解趋势,对应的小片段Cleaved-casepase3随着ZGDHU-1浓度的升高有增高趋势;Fas、Fas-L没有发生变化;核转录因子NF-κB随着ZGDHU-1浓度的升高有降解。推测ZGDHu-1可能通过阻断NF-κB活化,下调NF-κB依赖的Bcl-2表达,触发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这为ZGDHu-1这化合物的抗癌性能提供了作用机制。 可见ZGDHu-1具有抗肿瘤和免疫抑制机理的双重肿瘤作用,为ZGDHU-1开发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一类新药奠定理论基础。由于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已获国家专利,因此,如获临床前的成功研究,可申请国家一类新药,则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与本项目有关的相关研究结果,以及一些后续的研究已经资助发表文章4篇,其中SCI收录一篇(影响因子2.657)。

    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在吸烟大鼠肺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的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本项目研究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项目编号为81000016。计划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1)分离、培养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通过免疫荧光检测SPC及观察嗜锇性板层小体显微结构等研究AF-MSC在体外能否诱导分化为AECII;(2)将AF-MSC移植至肺气肿大鼠肺组织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Y-FISH及免疫荧光等研究AF-MSC在肺气肿大鼠体内的分化及其对肺气肿大鼠肺组织的修复作用。本项目主要发现如下:(1)AF-MSC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潜能;(2)AF-MSC在KnockOut替代血清及小气道培养基等适当诱导条件下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AECII;(3)pcDNA3.1/SPC/EGFP可能成为跟踪AF-MSC定向分化的工具;(4)AF-MSC移植在肺气肿大鼠肺组织中可定向分化为AECII,起到修复肺损伤作用。本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6篇,已被同行引用28次。 本项目在2009年12月及2015年10月于杭州市医学情报检索中心分别进行了立项查新及成果查新,意见如下:(1)气道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均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理过程。但近年来国外有有文献报道多项针对气道炎症、氧化应激环节的研究未取得满意结果。何如修复损伤的肺组织、使丢失的肺泡再生一直是COPD治疗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杭州市医学情报检索中心成果查新表明仅见本项目组将AF-MSC移植至肺气肿大鼠,并诱导局部肺泡上皮再生、促进了肺组织的修复。这表明AF-MSC等干细胞移植为COPD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2)AECII被认为是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ECI)的祖细胞, AECII的数量与功能的稳定对于维持肺泡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有文献报道胚胎干细胞(ESC)在体外分化为AECII,但获取ESC过程会扼杀胚胎而有悖于伦理道德。ESC的研究受到伦理学极大限制。国外有文献报道骨髓MSC在体内可分化为AECII以阻止肺组织的损伤,但从骨髓获取大量MSC较困难,且骨髓MSC存在转化效率低下及恶性转化等问题。这些因素影响了其在肺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国内外见人AF-MSC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成肌细胞等组织细胞的研究报道。但仅见本项目组成员在体外成功将AF-MSC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

    基于新型标志物的慢性肾脏病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与推广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本项目是《基于尿液生物标志物的肾移植排斥早期甄别体系构建》课题的扩展和延伸,得到省部共建项目(WKJ-2010-2-007)经费的资助。CKD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CKD是目前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展开了对CKD的早期筛查、干预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但尚未建立精准化的管理体系。我中心结合多年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血、尿及病理改变为出发点,探索肾脏疾的相关特异性改变,研究中发现MYO1E、suPAR、GLEEP1、eph/AQP、Pcx/AQP及特殊病理染色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成果:开发了慢性肾脏病新型的血、尿及组织生物标志物监测平台;构建了基于新型标志物的慢性肾脏病精准诊疗体系;成功推广与应用慢性肾脏病精准诊疗体系。 该诊疗体系的构建与推广,有力推动了肾脏病专科诊治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同时,肾脏病精准化诊疗体系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胃癌全胃切除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该课题对提高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的基础研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创新。 (1)建立了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全胃切除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对20例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该术式充分发挥了保持肠道连续性的优势,避免了小肠肌电活动的异常传导,有利于营养状况的改善。243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与同期233例行传统的Roux-en-Y重建术(114例单纯的RY重建术、119例P袢RY代胃术)比较,结果表明:该术式不仅充分发挥了保持肠道连续性和建立食物储袋的优势,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 (2)提出了根据胃癌全胃切除患者不同治疗阶段进行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的新理念。通过新辅助化疗联合营养支持,特别是对上消化道梗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经内镜下放置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围手术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经延迟拔除术中放置的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术后患者补充外源性胰酶制剂等措施,不仅增强机体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而且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对胃癌恶病质进行代谢控制的研究,为通过干预ATP-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治疗癌性恶病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医药物配方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药品
  • 技术简介: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医药物配方,其特点是组分及每剂组分重量为: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制作服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它解决了现有药物服用时间长且副作用强的问题,适应于治疗胃溃疡使用。

    腹腔镜胰腺手术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1建立标准化、流程化、易推广的腹腔镜胰腺手术的方法和流程。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胰腺手术,在 国内外率先提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和流程, 首先提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策 略和优化的流程,建立了适合中国人体型“五孔法腹腔镜胰腺手术操作平台”。该“五孔法”只有一个主操 作孔,创口最小、套管费用最低。优化的流程手术操作无反复,手术时间缩短到 4-5 小时,使之成为安 全可行的常规术式。再针对胰颈后隧道无法贯通的病例,提出“EASY FIRST 策略”,拓宽了 LPD 的手 术适应证。 2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和荟萃分析等证实腹腔镜胰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微创益处。完成的腹腔镜胰 腺手术例数和质量居全国前茅、国际前列,其中 92 岁者为全球最高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肝 切除、腹腔镜胰腺手术后再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为国内外首创。 3对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成功开展器官功能保留术式,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其达到预期目的。 有关腹腔镜保留胰头的十二指肠切除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等内容入选美国外科学院继续 教育项目。 4通过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等证实腹腔镜胰腺手术对胰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与传统开腹 手术相同,结合腹腔镜分期和新辅助化疗等手段,提出以微创外科医生为核心的胰腺肿瘤多学科合作诊 治(MDT)新模式。该模式不仅关注胰腺肿瘤能否切除,更关注可否用微创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并 紧密结合新辅助化疗等新理念,使患者能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提高转化率,并降低再次手术的难度,从 而改善疗效。相关内容列入我国“胰腺癌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 5通过对腹腔镜胰腺手术流程优化和标准化,并在全国各地手术演示和专题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腹腔镜 胰腺手术人才,已经在全国上百家医院推广应用,公认为我国腹腔镜胰腺手术开拓者。还吸引台湾和美 国学者来杭州学习,被英国皇家医师协会认定为腹腔镜胰腺手术讲师。 该项目已发表相关论文 78 篇,其中 SCI 论文 28 篇,申请专利 8 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培养博 士研究生 5 名,硕士研究生 28 名。 经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等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药品
  • 技术简介:

    医院: 根据卫科发〔2016〕7号“关于申报‘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及孕期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第二期课题的通知”的精神,依照专家意见,你单位 同志申报的 课题为中标课题,课题编号为 ,现予以公布。 请通知课题负责人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填写《课题任务合同书》(见附件),并将纸质版《课题任务合同书》一式二份加盖单位公章后于2016年9月30日前报我中心,电子版《课题任务合同书》发到联系人指定邮箱,相关信息可到中心网站(www.dcmst.org.cn)查询。 我们将根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要求不定期地检查课题执行情况,课题经费也将视课题进展情况分批拨付。课题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中心联系。 联系人:黄燕华 电 话:010-82801194、58744983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发展中心(行政2号楼220室) 邮政编码:100191

    REG4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胰腺癌是严重威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外科手术、全身性化疗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制约着胰腺癌术后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积极寻找具有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血清标志物,以及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所在。 “REG4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了胰腺癌诊治的相关问题。本项目采用ELISA、RT-PCR、Western blot、siRNA干扰等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再生蛋白4(REG4)在胰腺癌病人血清和组织中表达水平、手术前后动态变化,以及REG4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影响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1、血清REG4在胰腺癌病人中明显增高,血清REG4的测定能较准确区分胰腺癌与正常人及胰腺良性疾病者,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血清REG4水平显著降低,表明血清REG4可以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2、REG4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其机制与诱导金属蛋白酶-7 (MMP-7)及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有关,采用抗REG4抗体或siRNA干扰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REG4可作为胰腺癌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研究不仅揭示了REG4可作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新指标,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课题共发表5篇论文,其中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12.4分。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67次,说明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课题组委托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对成果进行了查新,有关REG4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机制与诱导MMP-7及MMP-9的表达有关的研究国内外未见类似报道。

    肝胰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物与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本项目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PCR、lncRNA芯片方法、质谱分析等方法发现miR-LET-7B、miR-17能调控胰腺癌细胞中B7-H1的表达;B7-H1在胰腺癌组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胰腺癌组织高表达的vimentin能明显抑制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TBK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而且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生长、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成功筛选出肝癌细胞中差异明显的上调或下调各5个lncRNA,miR-122诱导肝癌相关lncRNA调控细胞增殖及侵袭;获得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信号通路分布及高频突变图谱,其中 TP53和RET基因突变与肝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建立适用于个体化治疗的肝胰恶性肿瘤病例信息平台和生物样本资源库。 该项目在探索肝胰恶性肿瘤的治疗新技术上,利用达芬奇外科机器人结合腹腔镜优势,成功实施复杂肝胰恶性肿瘤手术多例,降低了术后吻合口漏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创新了胰腺癌术中胰消化道吻合胰腺切面防腐蚀新技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的并发症;在肝胰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方面,该项目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Ad5/F11-TRAIL-IETD-Smac溶瘤腺病毒并感染MenSCs,验证以MenSCs为运输载体的基因病毒靶向治疗肝癌的新思路并探索其作为肝癌个性化治疗的新途径;验证以ADSCs为载体的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肝胰恶性肿瘤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地将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结合起来,为肝胰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诊断和临床诊疗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立题新颖,设计合理,科学性强,数据详实可信,完成工作量大,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00,他引次数201次,已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经受理发明专利5项,并在多家医院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在肝胰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物开发和诊断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其耐药机制和快速检测法的研究 面议

  •  省人民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医疗器械
  • 技术简介:

    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但细菌耐药严重、传统真菌药敏检测耗时、操作繁、结 果判读受主观影响大,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增加了医疗感染风险,给人民健康 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危害。因此,本项目组开展了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技术、耐药基因检测、真菌药物 敏感性快速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对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整合酶介导基因盒剪切频率的检测技术 1.建立了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快速区分第 1 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及鉴定功能性第 2 类整合子的方法; 2.建立了基于“乳头状实验”整合酶介导基因盒剪切频率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经济、高通量等优点。 二、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真菌药物敏感性技术 课题组基于流式细胞术直接测定经抗菌药物作用后细菌或真菌的死亡百分率,可迅速区分并定量检测细 胞和菌体的死活比例,在技术上突破了通过检测抗菌药物作用后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的传统药敏试验, 该方法判断 MIC 折点简单,检测时间短,不受药物诱导耐药影响、成本低。 三、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其耐药基因检测相关技术 1.课题组完成了基于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的临床常见细菌十年连续性耐药性监测,范围覆盖全国 49 家 省市单位,建立专家共识 1 项; 2.通过关键流行特征和传播参数,明确了我省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和病原 菌耐药性检测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3.建立了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基因型库,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病原菌耐药的机制,为今后彻底解决耐药 问题奠定基础; 4.发现了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并检测到 blaKPC-2 金属 β 内酰胺酶基因等一系列罕见 基因,为病原菌的防控和溯源提供依据。 四、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 katG 基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的基因芯片技术 能直接从病人痰液标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katG 基因耐药相关突变。 获关键技术突破 3 项,专利 4 项,专家共识 1 项,构建耐药菌基因型库 1 个,出版《浙江省医院细菌耐 药检测年鉴》专著 5 版,发表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 53 篇,SCI 收录 7 篇,3 篇 IF 为 5.0,累计他引 225 次,培养硕士 8 名,博士 1 名,成果在全国 49 家单位应用,获益患者 79981 人,6 年来主办岗位培训 班 24 期,范围覆盖医院和社区卫生站 309 家,培养专业技术骨干 2649 人,核心内容入选国家级继续医 学教育项目(编号 20171100443),主要人员赴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国内外会议做专题报告。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医药物配方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药品
  • 技术简介: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医药物配方,其特点是组分为:五倍子,生地榆,黄连,冰片;每组重量比为:五倍子30克,生地榆30克,黄连15克,冰片6克;制作服用方法:先将前3味研细,再入冰片研匀,麻油或花生油调成薄浆,用毛笔蘸涂患处,每日3—4次。烫伤水泡较大者,用消毒针抽去泡内水后涂药,一般不需包扎。它解决了现有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的问题,适应于治疗烫伤使用。

    一种治疗酒精肝的中医药物配方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药品
  • 技术简介:

    一种治疗酒精肝的中医药物配方,其特点是组分及重量份为:山药8克、黄芪6克、五味子7克、白芍5克、山楂7克、茯苓9克、赤芍6克、沙棘6克、甘草7克、丹参7克、白术6克、菊花6克;制作服用方法是:先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3杯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10分钟,只取药汁;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把中药再熬制一遍,两份药中和在一起。它解决了现有治疗方式见效慢等问题,适应于治疗酒精肝使用。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物配方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 技术简介: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物配方,其特点是组分及每剂组分重量为: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陈皮10g、枳壳10g、木香10g、乌药10g、槟榔10g、沉香3g(后下)、甘草3g;制作服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它解决了现有药物服用时间长且复发率高的问题,适应于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使用。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医药物配方 面议

  •  绍兴市中医院
  •  
  • 学科领域:
  • 预期转化成果分类: 药品
  • 技术简介: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医药物配方,其特点是组分为:鲜藕、梨、茯苓、地稍瓜;每组重量比为:鲜藕50g、梨50g、茯苓30g、地稍瓜20g;制作服用方法:按重量比配置上述药剂,将生藕洗净,去除藕节与外皮,将梨去皮去核并切碎,将二者分别置于洁净纱布中绞取汁液。茯苓、地稍瓜文火水煎取其药液。将汁液与药液二者合并,开水冲服,每日晚饭后服用。它解决了现有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的问题,适应于治疗失眠使用。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