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详情
2021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
发布日期:2020-09-02 16:28:52 访问量:64563

经专家评审,现将拟列入2021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92日至9月8日。在公示期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我委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个人要求实名反映问题。

    联系方式:杭州市庆春路216号405房间,联系电话:0571-87709394,传真:0571-87709295。

 

附:2021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202092


2021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高肾脏灌注压对重症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

沈延飞

浙江省ICU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的持续质量改进: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甄军海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祝利红

基于OCTA探讨近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楼继先

电磁辐射诱导细胞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

孙川

超声肾脏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右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赵昌云

心肺超声联合膈肌超声预测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研究

宋佳

基于ICOPE的视角对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的支撑理论与创新模式的研究

祝睿晨

p300/CBP抑制剂增敏PD-1耐药的B细胞淋巴瘤的机制研究

高宇

可温控释药异羟肟酸的涡旋磁氧化铁靶向磁纳米制剂构建及其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研究

吴稚冰

去泛素化酶OTUB1调控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在非小细胞肺癌劳拉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江皓

丙泊酚调控外泌体miR-142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钱江

芹菜素通过miRNAs-SIRT1途径抑制自噬以保护H9C2细胞免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周建妹

红景天多糖通过SIM2-HIF1α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耐受的机制研究

张婧

新型HA/AMP/BMP-2功能化仿生钙磷颗粒治疗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研究

徐高丽

基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网络的帕金森病扫视障碍研究

楼跃

聚多巴胺纳米涂层在心脏植入性电子设备抗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汤益民

环状RNA circLRP6介导的miR-5590-5p靶向C5aR1调控自噬改善肝衰竭机制研究

陈玲

有氧运动改善心力衰竭小鼠心室重构与白介素13的相关性研究

吴秀绍

血清PlGF 、sFlt-1、sEng等因子联合筛查预测子痫前期

徐巧霖

ECM/SVF gel与ADSCs在糖尿病创面治疗效应比较和机制研究

张华辉

miR-133b-3P通过靶向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调控腹主动脉瘤形成的研究

娄江杰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脑白质高信号半暗带微结构/循环定量评估模型研究

杨笛

酪酸梭菌对胆囊切除术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金华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门诊模拟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效果研究

吕晶

水交换结肠镜在老年困难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礼鹏

运动康复联合基于MORSE量表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郑玲燕

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PD-1,TIM-3对于慢性乙肝核苷经治患者干扰素疗效的预测研究

王洪

通过肺电阻抗成像技术指导俯卧位通气对机械通气的ARDS肺复张作用

钱飞

红外辐照全身热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

陈丽婷

轻断食模式对预防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疗效观察

斯彩娟

基于IL-17/NF-κB信号通路探讨艾拉莫德促进淋巴回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郝桂锋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老年人在双重任务下的步态特征及其与跌倒的相关性研究

邓冰莹

基于ERK信号通路研究脂氧素A4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保护作用

王丹

应用3D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帕金森病运动迟缓的量化评估及自主诊断技术研究

蔡苗

Galectin-3 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刘芳

肺部结节CT征象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与病理分型、EGFR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陈淳

GSNOR调控线粒体自噬在脑微血管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严洁萍

PAD4在抗β2GPI/β2GPI复合物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解鸿翔

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赵瑜

HIF-1α靶向调控circular-ZNF609表达促低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邹小舟

病灶周边皮层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耐药性癫痫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金搏

MEX3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垍航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功能研究

葛玉梅

β2-AR通过AKR1B1影响PGF2α合成促进慢性应激性胰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汪霄

STING激动剂提高射频消融术疗效及其分子机制

洪宝建

梅毒患者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

沈宇欢

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出血量智能化超声评估模型研究

叶瑞忠

5G技术远程指导联合3D打印dry lab模型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外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魏芳强

基于手术室再优化温度管理降低骨科急诊创伤手术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的可行性研究

张琼

肿瘤抑制基因WTIP调控Hippo-YAP1信号通路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陆晓雅

外周血Exosomes中microRNA表达谱分析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远标

基于思信言论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自我意识量表的汉化与应用

童彬

二甲双胍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生新生儿脑损伤及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作用研究

江桥英

环状RNA ZNF292通过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介导心肌肥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夏宇轩

基于悬浮凝胶技术的颅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的应用研究

杨开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调节软骨代谢与骨关节炎致病机制研究

孔明祥

基于新型床旁超声构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

张丽意

基于移动医患交互平台的吸气肌训练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谢屹红

声学分析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摄食-吞咽评估中应用研究

吴青

基于超声波触觉反馈的循经按摩在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中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章小飞

母源因子FIGNL1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金珍

CAFs传递外泌体调控肝癌细胞干性指数介导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张轶雯

基于HIF-1α/VEGF途径颅骨间充质干细胞球状颗粒移植对脑梗死后血管再生作用的研究

彭德清

串联式信号响应金纳米探针在膀胱肿瘤切缘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张朴

LncRNA AP003469.2调控YWHAZ蛋白介导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郑伟

应用1H-MRS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海马区代谢产物的影响

章玮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精准腹腔镜肝门胆管癌切除的探索和应用研究

张成武

PEPT1通过调控MAP4K4介导肝细胞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宋飞凤

携带Smad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构建及其靶向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黄芳

基于个体化膀胱安全容量测定的间歇导尿术在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童露露

基于红细胞外囊泡靶向递送Si-CTSD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杨琼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沃奇军

lncRNA DANCR通过结合miR-33b-5p调节MAOA/mTOR/HIF-1α信号通路诱导EMT促进肾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全晶

基于靶向EGFR的人工micro 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用于鼻咽癌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董飞林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丁晓娣

基于癌痛自我管理理论构建智能化医院随访平台对肿瘤患者居家癌痛管理的研究

谢李孩

补体蛋白C6调控代谢重编程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王佳峰

转录因子OASIS过度激活介导未分化甲状腺癌恶性表型的作用及机制

潘宗富

MiR-26a-5p调控细胞过度自噬活化NLRP3炎症小体介导心肌细胞肥大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唐黎群

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戴雅琴

运动肿瘤放疗计划的四维剂量学评估技术研发

陈维军

ICU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张帅

基于PI-RADS 2.0评分系统的MR/US前列腺靶向穿刺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纪阿林

康莱特注射液通过抑制L1CAM抗结肠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晴霞

TAFI及CPB2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费鲜明

利用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结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与预后的研究

夏文杰

基于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3D打印技术对二尖瓣脱垂患者手术的应用价值

王嶒

基于可穿戴式移动监护的预警评估模式在肝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夏燕

MGMT在贝伐单抗诱导胶质瘤干细胞自噬性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宗永辉

不同透明带切割方式对碎片化胚胎囊胚培养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

张岭

两种不同术后握力训练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的影响

董永泽

基于影像组学评估大脑皮层下微结构改变构建正常脑衰老诊断模型

邵园

3D打印个性化钛网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应用于严重颌骨缺损骨增量的研究

张文涛

HOG通路介导的铁代谢在格特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

皇幼明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汤靖岚

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李淑燕

转录调节因子1α(TRIM24)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直肠癌基因-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于丽丽

新型负载纳米银的壳聚糖硫酸酯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司晶星

应用七氟醚改进心脏骤停后亚低温实施方案及心脏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

毛慧

circGRHL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机制研究

孟可馨

Nrf2通路介导的对铁死亡抑制在京尼平缓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用机制中的研究

赵海岚

氯喹通过调控溶酶体铁自噬抑制百草枯诱导肺上皮细胞铁死亡的临床前研究

邵方淳

低阻抗意念导入对高龄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李建英

利用医疗大数据改进手术分级的研究与应用

谭明明

c-Jun/MMP7/OPN轴在细胞衰老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雷香

食管癌释放游离外泌体对话转移微环境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陈鹏程

Sirt7-DNMTs-SOX2通路在胃癌干细胞维持中的机制研究

张人超

DRGs背景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远程康复护理标准化流程体系的构建

徐亚琴

以多重PCR-Luminex xTAG液相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常见7种病原体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蒋露晰

基于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影像组学预测术前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研究

林春苗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胃肠手术围术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金善恩

苦参碱通过作用miRNA-200b抑制DLBCL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研究

周琦浩

microRNA-125b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生物学机制研究

郭恩琪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源性Gal-1通过NRP1/c-Jun/WEE1通路诱导胃癌顺铂耐药机制研究

何徐军

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魏丽君

基于大数据的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小球疾病后新发糖尿病的智能预测模型研究

邵丽娜

神经嵴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移植体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海绵体神经损伤所致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

魏海彬

miR-92a-3p调控EZH2/CCL2介导的过度炎症在川崎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徐秀娟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调节卒中后抑郁患者双任务干扰效应的作用机制

田亮

磷霉素联合阿米卡星介导ROS累积对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协同杀菌研究

黄益澄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精准化老年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董敏

基于神经网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

周美玲

双分子泌乳素引起的假性高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率及聚乙二醇筛查研究

陈永健

经支气管镜肺磨玻璃结节诊断策略优化临床研究

穆德广

“互联网+”背景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项海英

新型高生物活性β-硅酸二钙自固化材料构建及微创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基础研究

陈晓怡

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男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边平达

机器学习法在HBV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细胞因子谱关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严蓉

神经病理性疼痛通过miRNAlet-7-Lin28影响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伍小敏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郑艳鹛

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胶质瘤干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红英

基于振动模式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曾杜纯

基于SVM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联合血清学指标构建胰腺癌术后肝转移预测模型的研究

钟建国

OPTN调控NDP52促进自噬缓解顺铂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邵燕飞

基于健康社区理念的缺血性卒中社会决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赵文艳

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课程在医联体模式下血液透析专业护士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沈华娟

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眼球发育状况研究以及生长激素对眼球屈光状态影响

郑青青

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用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车队的可行性研究

罗丽英

阿司匹林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辅助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郑雅娟

基于脑白质高信号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宋迎香

肝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精准右肝后区和肝中叶切除术的手术规划研究

金丽明

形态学联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对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研究

徐健

免疫抑制 B 细胞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预后及机制研究

王卫忠

血管靶向性HIF-1α对下肢缺血骨骼肌VEGF表达和炎性损伤的作用

葛云芬

心脏术后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的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陈娟红

基于唾液胃蛋白酶与肠道微生态在抗反流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评价中构建延续护理体系的研究

张岚岚

Galectin-3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及预后的研究

何保梅

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颅骨衰老预测模型的研究

潘蕾

重症超声协作组(Critical Ultrasound Cooperative Group,CUSCG)模式在指导ICU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陈敏华

改良腋窝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体系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徐加杰

二氢青蒿素通过IRP-IRE通路调控铁代谢诱导AML细胞铁死亡

王彤彤

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老年失禁患者皮肤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吕巧萍

MiR-199a-5p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中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公方晓

基于物联网的随访模式在减重术后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吴瑶娟

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蔡放

基于3D打印心脏模型系统在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技术培训和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崔勇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邵燕琪

两种简化枸橼酸抗凝方案在血液透析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刘岳明

转录因子CTCF调控甲状腺癌失分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徐通

超声斜轴平面引导技术在PICC穿刺术中的应用研究

项小燕

RAS,TP53双突变甲状腺未分化癌免疫治疗策略及其机制研究

虞昆

超声微泡传递miR-21a-5p介导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抑制脑卒中的机制研究

王立刚

HIF-1α抑制腰椎间盘退变作用的研究

陈琪

肩袖损伤术后“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何巧

基于人工智能的急性胆管炎临床决策模型优化研究

朱一苗

基于多模态病理形态组学的携带IL-33 -HIF1a新型溶瘤痘苗病毒抑制胰腺导管腺癌的机制研究

陈万远

呼吸道传播模型建立及室内不同通风条件下气溶胶稀释控制和口罩防护效率研究

朱越燕

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阿米福汀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罗丹

基于微滴数字化PCR法无创检测TERTp突变的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胡俊峰

面向肝癌超声诊断的跨模态智能识别系统研发

刘阳

荧光/PD-L1/磁多模态纳米药物的制备、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研究

周佳

基于浙江省DRG病组付费方式下的临床诊疗行为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和发展契机研究

朱佳英

外泌体has_circ_0001955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张昱

基于磁共振波谱探索右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与脑内代谢物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何海燕

GnRHa通过lncRNA-Dnmt1调控HOXA10表达改善子宫腺肌病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

吴青

基于深度学习早期胃癌诊断模型的构建及其影像基因组学的应用

汪望月

MSC外泌体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夏晨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检测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机制研究

朱根应

基于MRI影像组学精准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量的研究

陈军法

动态脑血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潘婕

BRD7通过p85介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敏感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宋涛

基于静息态磁共振及表面肌电图探讨皮层与迷走神经双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机制

欧阳瑶

基于信息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泮丹红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通过传递Nrf2促进脓毒症后肺动脉血管重塑机制的研究

韩楠楠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共同决策模式辅助围术期前列腺癌患者参与决策的应用研究

罗怡

大肠癌p53异常表达模式与糖尿病的关系及意义

杨泽然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溃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卢鸿瑞

新辅助治疗不敏感的乳腺癌微环境中YKL-39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陈源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运动-认知干预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康复机制研究

章丽雅

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中circRNA-FOXK2通过microRNA-34a/FOXO3轴调控细胞自噬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陈许

肠道菌群调控IGF-1促进早产儿追赶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章樱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道微生态功能改变与临床快速鉴定

范彬

超声关节尿酸盐结晶检测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李涯松

新型circRNA(circ FOXN3)调控亲本基因抑制胃癌发展的机制研究

马君

BCAT1促进未分化甲状腺癌恶性进展及耐药作用机制研究

郑国湾

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患者代谢状态与内膜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研究

姬萌霞

分子伴侣介导的选择性自噬在IgA肾病中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梁世凯

TP53突变协同增强POFUT2介导结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有为

迷走神经电刺激介导的分泌型自噬在跟腱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章闻捷

基于RhoA/Rock1信号通路探讨褪黑素对LCWE诱导川崎病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

辜芳

迷走神经耳支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章晓峰

转录因子ELK1上调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3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

王惠菊

血清环状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及初步功能分析

金梦然

雌激素通过AMPK/GLO-I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临床资料及分子机制研究

王倩倩

基于SP/NK-1R通路探讨体外冲击波干预肌筋膜疼痛大鼠中枢敏化的作用机制

谭同才

LncRNA LINC00707/miR-206/G6PD轴激活磷酸戊糖代谢途径介导肺腺癌恶性增殖的机制研究

马天时

Opal/TSA多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免疫细胞表达谱及临床应用

方敏

Lnc RNA-TERRA通过调控MiR-34a干预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端粒长度与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宋美君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节律性听觉刺激结合膝关节运动控制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谢雨晴

NAMPT通过下调NAD+水平抑制胃癌发生发展以及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杨绍雪

外泌体miR-64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陈勇毅

阴道菌群微生态与宫颈癌及其放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徐小仙

吡非尼酮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趋化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调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应航洁

基于深度空洞卷积网络预识别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系统穿刺代替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范林音

PIWI互作RNA(PiRNA)-01967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韩春

胆道癌免疫治疗反应预测模型的建立

应杰儿

基于TPX2/AURKA通路探讨luminal型乳腺癌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雷蕾

右美托咪定对放射性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张润泽

以护理为主导的NST团队干预模式在改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效果研究

尤国美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结合分子分型早期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

邓雪英

长链非编码RNA LBX2-A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分子机制研究

吴斌

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谱构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的研究

吴杰

基于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肺气肿构建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及临床应用研究

孙晶晶

恶性胸腔积液PD-L1检测预测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前瞻性非干预性真实世界研究

龚磊

恶性淋巴瘤CAR-T治疗患者支持性照护方案构建与应用

陈美华

间歇匀速泵控肠内营养联合多模态运动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疗期血糖监控的研究

范菊芬

血清外泌体CA125、HE4 、C5a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张毅敏

结合多模态超声组学和深度空洞卷积网络的甲状腺滤泡癌早期识别研究

姚劲草

不可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续贯PD-L1抑制剂巩固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预测研究

王谨

谷胱甘肽还原酶介导的硫醇氧化应激对结肠癌5-FU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周云

基于“互联网+”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案例库的开发与应用

谢玲女

Hispidulin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蔡淑女

PIP5K1C调控VEGFR的泛素化修饰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马德宁

利用脑脊液代谢图谱探索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代谢标记物及代谢靶点的研究

李聪

免疫治疗对黑色素瘤中PD-1负向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意义及机制研究

吴昊

阿片类药物对新辅助化疗后胸科手术诱发房颤患者循环外泌体miRNAs表达谱的影响及验证

朱烨静

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海马-前额叶环路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多模态MRI研究

谢铁明

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理念的宫颈癌术后带导尿管出院患者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

俞惠艳

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郑伟慧

CREBBP基因变异通过调节TP53基因信号通路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发挥癌基因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王江峰

基于乳腺癌康复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发与推广

张永芳

Hsa-miR-425-5p/NFATc1通路非经典方式诱导宫颈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王妨妨

EGFR敏感突变靶向耐药后T790M阴性NSCLC免疫联合治疗模式探索、优化和协同机制研究

徐艳珺

影像组学在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的病理反应预测作用研究

季永领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甲状腺癌病理诊断的研究

王灿铭

基于乳腺癌类器官构建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模型及个性化药物筛选

刘小珍

lncRNA LUCAT1通过结合miR-199a-5p靶向调控HIF-1α影响乳腺癌增殖侵袭的机制研究

丁雨钦

肿瘤患者静脉血管通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

徐慧

基于决策树法构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

王冰冰

基于云端的癌痛患者管理模式的建立

付霜

瑞马唑仑联合舒更葡糖钠应用于支气管镜下气管内手术麻醉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解康杰

hsa_circ_0008720调控EMT和肿瘤干细胞分化影响乳腺癌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乔恩奇

瑞马唑仑在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中的作用初探

方军

基于平扫CT全瘤纹理分析的影像组学早期预测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的研究

王旭

免疫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汤忠祝

ZC3H12D与肺腺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郑源思

基于NGS技术预测HR阳性晚期乳腺癌哌柏西利治疗疗效的研究

邵喜英

LncHCP5/miR-139/PRDM16信号促进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机制研究

李方印

循环肿瘤细胞(CTC) PD-1 在肝癌伴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徐笑红

门静脉结扎联合肝实质离断对兔双侧肝癌模型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

金望迅

基于基因组学进行宫颈癌肺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唐华容

生酮饮食干预后肿瘤细胞酮体代谢关键酶诱导表达差异的机制研究

陆怡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及循证的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皮瓣规范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梁冠冕

肿瘤新抗原与IA期肺鳞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骆涛波

静脉通路管理标准化示范病房工作标准的构建与应用评价

黎昕

“血流阻断法”在肺段间平面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蔡磊

肉桂醛调控髓源抑制性细胞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王小红

源于单个肿瘤细胞的类器官快速随机产生药物反应多样性的研究

王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深度学习自动化疗效评估与预测

朱红洲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跨区域专科医疗联盟运行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浙江省肿瘤微创外科联盟为例

张焱

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评价系统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李焱冬

免疫微环境影响BRCA突变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丁小文

脂肪源exosome携带miR-339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

曾晖

通过抑制 PERK-ATF4通路来逆转结肠癌细胞5-FU耐药的小分子药物筛选

史钟

黄连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介导IL-6/PI3K/AKT通路修复5-Fu化疗所致肠粘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则伟

IIB-IIIC期宫颈癌标准治疗后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巩固化疗的临床研究

闫鼎鼎

基于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植物化合物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RNA的调控网络及功能

王升晔

NIPBL通过mTOR通路促进乳腺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欢欢

青年肺腺癌的基因联合检测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韩娜

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放射线引起的肺炎动物物模型的作用研究

封巍

带屏蔽材料的3D打印近距离放疗施源器的剂量学和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王彬冰

PXR拮抗剂介导PXR-MDR1/BCRP/CYP3A4信号通路逆转三阴性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机制的研究

龚理杰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不同周期数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

李健强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腹腔镜下无举宫法子宫广泛切除术vs腹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郭杨垄

基于超声造影为核心技术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早期预测模型

竺美珍

肠道菌群诱导PD-L1+CD14细胞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陈伟平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尿路上皮癌预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周琴飞

基于LC-MS技术探讨西洋参对健康人血浆代谢组的影响

鲍关爱

Hsa-circRNA2075作为ceRNA下调miR-144促进卵巢癌生长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诸一鸣

Axin1在微乳头型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中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

程国平

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分4区切除及转移淋巴结区域分布及规律探索的研究

程峰

基于柯氏模型构建浙江省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黄静

CXCR6趋化因子促进结肠癌发展的机制研究

刘卓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对胶质瘤IDH突变及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研究

佟雅涵

VHL第3外显子突变通过JAK2/STAT5通路影响肾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陈锦超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钙离子感受蛋白Stim1和Orai1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张喜平

基于微观模拟的浙江省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王乐

基于心理灵活性的心理治疗模型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徐英萍

LncHOTAIR介导miR-126调控MACC1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诱导的结直肠癌5-FU化疗耐药研究

王刚

UTP23通过下调SAMD11逆转卵巢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研究

傅志勤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iR-138-5p靶向调控PD-L1增强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敏感性机制研究

练维生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情绪劳动变化趋势分析及干预效果的研究

俞新燕

基于深度学习和超声组织定征技术对宫颈癌阴道侵犯范围评估的研究

郑秋青

山萘酚靶向STING抑制炎症反应缓解顺铂引起的心脏毒性

戚雅君

miR-210-3p通过抑制APC基因表达促进胃癌增殖及转移机制研究

杨立涛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前列腺癌个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蔡一波

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完全或部分缓解并且EBV-DNA拷贝数降为0患者的随机、多中心、非劣效性III期临床研究

金厅

肠道菌群联合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析预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PD-1治疗疗效的探索性研究

黄爽

三种风险评估工具对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预测价值的对比研究

温晓雪

E3泛素连接酶TRIM3在三阴乳腺癌中异常下调及其通过调节P53泛素化抗乳腺癌机制探究

袁晓红

鼻咽癌放疗后脑受照剂量图谱的建立及剂量学分析

杜锋磊

血清miR-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索

胡超

氧化苦参碱调控miRNA-539-5p/OGN/Runx2信号轴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扬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改良5:2间歇性断食疗法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

王晓丽

甲基化修饰介导Linc01314-miR96轴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桢

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H基因以及其分型与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张琼

细菌溶解产物在儿童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TLRs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调节

苏小燕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及分级防控方案的构建

赵志芳

肉桂醛通过Nrf2信号通路抑制小鼠APAP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李静

复合组织瓣联合混合植骨一期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任海勇

子宫疤痕憩室患者宫内环境改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阮凡

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性研究

王健

长链非编码RNA DDX11-AS1通过靶向miR-143-3p调控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叶文鑫

新冠病毒防控期间精神病专科医院防控措施和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钱援芳

一种截石位手术保暖套在术中预防低体温的应用研究

施春娟

基于睡眠监测的睡眠质量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

李文伟

基于数字PCR快速检测技术的脓毒症患者精准治疗临床研究

许秀娟

心灵驿站模式对新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高燕飞

小檗碱靶向调控circ_0068087/miR-197/TLR4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朱芸芸

ACLY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陈琳琳

小组工娱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张洁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研究乳腺X线摄影导管原位癌的特征

茅国群

感染对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

翟利锋

不同程序接种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儿童的加强免疫策略研究

何寒青

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及宿主动物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王金娜

复杂噪声暴露特征及其职业暴露导致耳蜗突触病变的关联性研究

高向景

浙江省重点地区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特征及输血残余风险研究

王笑笑

含内质控的多重荧光RT-PCR技术同时检测甲、乙型流感及SARS-CoV-2的应用研究

徐昌平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研究

尚晓鹏

基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工智能辅助健康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杨清

在建苍南核电站周围食品及饮用水放射性风险评估的研究

曹艺耀

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长期变化趋势及聚集模式研究

王蒙

超细颗粒测定标准在工作场所纳米颗粒暴露控制中的应用与推广

周簪荣

赤潮期麻痹性贝类毒素筛查与中毒预警研究

徐小民

职业性化学因素常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定量比较研究

徐秋凉

基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的浙江省美沙酮维持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

陈卫永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新冠病毒疫情对肺结核疫情影响因素研究

刘魁

基于社区前瞻性队列的老年人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古雪

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背景下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路径研究—基于SWOT-AHP分析

吴晓丽

环境二噁英高暴露对学龄儿童神经发育行为影响

徐沛维

农村蚊虫可持续控制实践模式和效果评价研究

郭颂

浴池MSM人群早期感染者的检测策略研究

陈婉君

市售植物油中MCPD酯污染轮廓及暴露风险研究

张荷香

基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的预防接种韧性系统研究

梁辉

健康亚运背景下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的环境评价机制研究

吕巧红

“健康浙江”背景下适用于浙江省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模式的研发与应用

闫晓彤

浙江省人口健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模型构建

许燕

基于HIV风险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测策略的MSM人群干预技术研究

姜婷婷

构建适合浙江区域膳食习惯的居民个体碘摄入的实践研究——每日摄碘量自测小程序设计与实现

王芝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程伟

蚕丝纬编针织网“瑞士卷”仿生韧带-骨整合三相支架重建兔前交叉韧带

李跃中

靶向宿主细胞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的PROTAC的设计合成及其广谱抗冠状病毒的活性研究

王尊元

3D打印仿生骨微环境及其用于药物抗前列腺癌骨转移实验

王晗

利用人口迁徙大数据探究 传染病早期传播规律:基于COVID-19事件

程永然

HIF-糖酵解通路在石棉致BEAS-2B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张芳芳

穿心莲内酯调控LRP1介导PPARγ /NF-κB通路和自噬-溶酶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谷丽丽

新型石斛精制多糖通过TLR4/MAPK/AMPK/NF-κB通路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吴月国

SEPT9、SHOX2、FBN2、PCDH10、ASC甲基化对恶性间皮瘤预后及发生发展的影响

张敏

肝细胞癌Hippo通路失活亚型的分子标志物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

陈林洁

SARS-CoV-2 N蛋白介导的巨噬细胞功能重塑在青年和老年COVID-19中的作用研究

徐琦

基于IL-6通路研究乌药醚内酯调节Th17/Treg平衡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及其机制

黄敏聪

靶向TGF-β1 蛋白干预肺纤维化的PROTAC小分子构建及降解活性研究

马臻

穿心莲内酯调控APOE4基因介导的CypA—NF-κB—MMP9通路发挥抗AD作用研究

李钦

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双功能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梁美好

衢枳壳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调节呼吸道黏膜免疫的作用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

刘臻

旋覆花总黄酮调控NOX/ROS/NF-κB信号通路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俞文英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移植动脉硬化中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葛振

cGAS-STING通路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脏毒性中的机制研究

张升

MicroRNA-211脂质体凝胶离子电渗透给药系统的构建及经皮递送

高文彦

ADAR在流感病毒引发的“炎性风暴”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杨灿

基于HA茎部和串联重复M2e融合蛋白的通用流感疫苗候选物研究

沃恩康

天然甾体生物碱Verarine靶向Smo蛋白抑制SHH型MB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高丽娟

肠道来源的外泌体减轻宿主艰难梭菌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

万双双

TLR2-MyD88-NFκB途径介导miR-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调控

王家学

循环miRNAs在生产性噪声致大鼠高血压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鞠莉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陈阳阳

基于TGF-β信号通路探讨石斛多糖对矽肺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焦冬

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视角的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管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研究

吕慧

靶向Hedgehog信号通路的浙贝母生物碱中Smo抑制剂的研究

黄文康

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骨重建研究模型及其可行性评估

杨亚冬

TSC22D2-ACOT8复合物调节结直肠癌脂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屠凌岚

恶性间皮瘤患者血浆中microRNA-28差异表达及其意义

朱丽瑾

多重修饰型RAD-001胶束在细胞模型中吸收作用及新生血管抑制作用

汤湛

利用人肠类器官研究皮肤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治疗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疾病的潜能

胡珲

戊糖片球菌SC009抗氧化机制的研究

俞盈

基于液相杂交捕获技术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基因NGS测序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王洁琳

外显子捕获技术检测MICA基因高分辨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炜

产KPC-2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研究

王代荣

基于数字认证技术的全血献血电子信息流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韩浙东

基于纳米孔技术的HLA单倍型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陈男英

HNA-3系统3a、3b对偶抗原体外表达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游璇

医保DRGs点数支付下的公立医院科室绩效二次分配体系的构建

朱洁

基于DRG评估省级医院主要病种非计划再入院现况及其所致经济负担

林凯

公务员心理压力智能化心理评估与干预

邱雪挺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居家运动康复中的技术应用

徐小平

LC-NE系统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机制研究

沈伟达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用呼吸机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彭凌

DOBI智能早期乳腺肿瘤检测技术研究

容若文

母系遗传高血压相关线粒体5512A>G突变所致tRNA转录后加工缺陷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贾子冬

浙江省满30年护龄的护士职业状态调查

朱俊红

COPD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丽华

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数量及表型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表现和结局的关联性研究

叶逸山

基于PI3K/AKT/mTOR/HIF-1α/PFKFB3信号轴探讨二甲双胍调控的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在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赵毅

基于Proms和IP-SDM 构建COPD患者跨专业合作管理模式及实证研究

杨苏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清洗质量监测采样的研究

莫军军

多组学联合分析供肝大泡型脂肪变性对移植预后的影响

刘征涛

ECMO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潘向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王景骅

心脏术后患者ICU后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分析和预测模型的构建

卫建华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董芳红

杂合式血液净化技术在新生儿胆道闭锁症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何永春

一种阻断气溶胶传播的生物安全型内镜清洗防护装置的临床研究

顾青

一种新型腰大池引流管三通阀固定装置的应用研究

方文超

数字化虚拟手术及容积预测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皮瓣整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赵文权

Nesprin-1表达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个体化治疗研究

陈艳妍

温敏可注射型壳聚糖水凝胶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椎间盘退变修复的研究

管明

基于患者自我报告智能化癌痛随访系统的构建和使用

章梅云

基于形态学和力学功能参数的主动脉夹层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祝茜茜

TSLP诱导Th9型免疫反应调控哮喘的气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培

基于无创眼表微细结构检查的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诊断研究

孙雯

超级增强子驱动SMC4基因调控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表型的机制研究

荚耘路

超声心动图下左房球形指数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吴必锋

本体感觉神经环路的脊髓中间神经元的特异性激活对脊髓损伤运动功能修复的作用

高中洋

共享决策辅助干预对肾癌患者希望水平与预后的影响

邵荣雅

医院Float Pool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

邵乐文

输液港连续使用期间无损伤针置换时间的临床研究

丁青青

新型免疫修复型材料重塑神经导管微环境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石海飞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评估改良侧通气针根管冲洗效果的研究

姚华

基于ACE-Star模式提高肠外营养液中胰岛素可用性浓度对老年患者血糖管理的实证研究

王招娣

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脑积水V-P分流术后患者居家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王萍

气道微生态特征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预后影响

沈丽莎

糖酵解关键基因MPC1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肝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及应用基础研究

蒋建文

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尿控功能康复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何庆伟

基于Stepped care模式管理肺癌心理痛苦的效果研究

方晓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高危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应金萍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早期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杨秀彦

褪黑素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胡晨霞

β2受体抑制剂改善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张轩煜

护理人员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卞丽芳

基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的区块链技术管理电子医疗记录的探索研究

初菁菁

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管腔演变的流体力学机理研究

向一郎

pH响应型IDO-1抑制剂/铂纳米酶协同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声动力/免疫联合治疗肿瘤的协同机制研究

胡希

乳腺癌细胞经外泌体miR-182激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从而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研究

洪云

复合溶菌酶漱口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治效果研究

周晓瑜

CDK8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引起在II型糖尿病大鼠脑出血后白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谭中菊

基于NLRP3/ 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探讨卵巢皮下移植后损伤机制的研究

曹海峰

新冠肺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知识图谱构建与评价研究

洪东升

基于KTA模式构建预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最佳躯体功能评估方案及实证研究

孙丽丽

SC79干预的的氧化还原响应型脑靶向给药系统的治疗研究

洪昀

活体小肠移植供体安全性和受体随访管理体系的研究

王群敏

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晓燕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NF-κB通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振江

肺癌上腔静脉部分压迫患者PICC留置安全性研究

俞素芬

藏毛窦术后创面结构化愈合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陈叶红

可塑锥形VSD套件在肛瘘LIFT术后创面闭合中的应用研究

潘喆

基于影像学早期识别PICC体内机械性堵管的应用及对策研究

徐红霞

心电图定位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研究

叶娟

ebpC基因对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致病性及药效学影响研究

曾林燕

一种饮食咸度分级试纸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戴珍

神经导航定位rTMS快速治疗青少年伴自杀意念抑郁症及疗效预测研究

潘奋

浙江省援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

张瑞丽

护士高应激水平人群早期识别系统的研究

陶思怡

人胚胎干细胞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5-氟尿嘧啶诱导的口腔黏膜炎愈合的机制研究

吕柯佳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防治增龄相关肌少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路芳

基于纳米金刚石的siRNA递送系统在SALL4高表达的肝细胞癌中的基因下调效果和机制研究

顾梦洁

国产可视喉罩气道异物淤积智能监测与报警系统研究

熊伟

基于ACE- Star循证实践模式构建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预防跌倒管理方案及实证研究

吴芳伟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策略研究

陈洪潭

药物联合心理综合干预对减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胸膜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吕张红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特点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王玉茗

小肠移植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卢芳燕

基于数字化评估的胃癌肌少症诊断和营养干预临床研究

章海滨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俞玉娣

弹力带抗阻运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章建丽

ABC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利伐沙班安全性影响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王立宏

早期营养干预对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丁淑怡

CT-FFR/CT-MPI“一站式”检查指导虚拟PCI手术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鑫宏

ICU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王海燕

三维取向神经导管及表面拓扑形貌在喉返神经牵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俞星

阻断BAFF/BAFF-R信号通路以提升CAR-T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应的研究

金雪立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援护士专科能力应急培训体系的构建

杨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肝移植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卢婕楠

VV-ECMO患者早期物理治疗方案的应用

曾妃

重症肌无力危象预警指标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姚梅琪

智能穿戴式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邵翠梅

急诊科医务人员DNR决策困境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金静芬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轨迹 及预测因素研究

张玉萍

脑出血中小胶质细胞异质性表达谱的构建与其血肿清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严锋

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构建

张根生

内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鼻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王莺

外泌体SNHG16 作为ceRNA介导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膀胱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吴慧锋

女性密闭式卧床小便器的研究与应用

陈燕玲

基于5G和人工智能ICU手卫生门禁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黄晓霞

改良腰椎侧路椎间融合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智伟

T细胞来源的IFNr调控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中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研究

辛曾峰

院内I期心肺运动训练在开胸心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宋剑平

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经Wnt/β-catenin和NF-κB通路调节破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周鹂鹂

基于TeamSTEPPS工具的急诊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型构建与应用

王飒

改良腹腔镜腹侧直肠固定术(LVR)治疗中后盆腔脱垂为主盆底疾病的疗效研究

廖秀军

巨噬细胞在SGLT2抑制剂减轻肾脏纤维化中的机制研究

杨付叶

多源希浦系室早综合征(MEPPC)的电生理机制研究与药物治疗策略探索

侯建文

ACE2转基因内皮祖细胞靶向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石榴红

基于TPCC微创技术的ECMO血管通路管理技术规范推广

须欣

护理管理者心理复原力培训方案设计及实证研究

杨旻斐

TAVR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毛越

七氟醚后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斌

基于互联网+“省属县用、三级共建”边远山区基层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童钰铃

帕金森病患者肌少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田秀林

miR-365a-3p通过靶向沉默MALT1抑制肾癌进展以及促进肾癌顺铂敏感性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郑毅

α-倒捻子素通过NLRP3炎性体调控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及机制

葛赟

提升全科住院医师“专业自主性”的实践研究——以学员为中心的“督导式”门诊教学模式

吴玲燕

失禁相关性皮炎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许彩云

成人双肺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肺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梁江淑渊

人工智能影像 精准测量牙龈黏膜 辅助牙周膜龈手术和种植牙软组织手术导航 技术应用研究

徐沈杰

遮眼预处理在学龄前期儿童眼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董佩芳

CD39+MDSC对晚期卵巢癌卡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马炯

基于医联体的应急救治分布式平台建设

张秀来

TAVR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程继芳

微流控免疫芯片评估nsPEF消融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

胡深

医保DRGs点数法付费下医院运营研究

林敏

肌细胞增强因子2D调控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徐航哲

“砷-铁”纳米聚合物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陶姣阳

经多模态磁共振研究APOE ε2等位基因对中老年健康人群脑结构及功能网络的影响

罗骁

阿霉素-透明质酸钠缓释膜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疤痕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韩海杰

基于新人工智能模型的ICU脓毒症预后动态预测研究

季赟

STING信号通路介导HPV阳性头颈肿瘤放疗高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张婷

基于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深度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决策系统构建研究

金凯

神经元包涵体病基因NOTCH2NLC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的检测

严雅萍

氢吗啡酮预处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保护的研究

于水

Itaconate通过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活性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陈旭娇

基于泡沫金属的无酶血糖传感器研究

金锦江

纤维蛋白胶复合博来霉素栓塞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推广应用

褚涵文

静注格拉司琼以降低麻黄素用于预防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ED50的有效性研究

周有发

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影响因素及骺环对预防融合器沉降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刘军辉

白藜芦醇调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介导PGC-1α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

缪佳敏

tet(X)基因变异体介导大肠埃希菌替加环素高水平耐药机制研究

阮陟

乙醛脱氢酶ALDH1A1促进膀胱癌细胞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高逢彬

集合监测、预警、按需治疗功能的生物-电子融合智能创面系统的研究

楼栋

枸杞多糖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预防自发性痛的机制研究

胡倩

DRGS背景下基于护理工作量的人力资源调配系统的构建和实践

张熔熔

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汤磊雯

人滋养干细胞分化前后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分析

潘熠斌

锌基基因编辑递送系统介导的锌离子胞内调控及其对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研究

薛亚楠

软骨细胞外泌体通过调控腺苷-A2aR-NF-κB轴治疗骨关节炎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林贤丰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临床效果验证研究

潘红英

lncRNA MALAT1/miR-1/BDNF/TrkB信号通路在子宫腺肌病异常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加韧

尿液肿瘤脱落细胞PD-L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丁国庆

SMPX调控心肌细胞自噬在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张文斌

TLR4通过mTOR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参与青光眼病理机制的研究

杨斯婧

长链非编码RNA H19调控铁死亡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研究

周济春

有机-无机共复合的磷酸钙薄膜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姚沙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N1-甲基烟酰胺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于海涛

成人重症患者亚谵妄预警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劳月文

人纤维蛋白胶辅助下口唇黏膜移植手术在重度烧伤患者眼表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祝远方

抗人ACE2阻断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抑制病毒入侵肺泡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姚雨石

基于入院生命体征及生化标志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omogram预后模型构建

金金花

基于决策树的全麻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模型的构建

蒋苗苗

超静脉溶栓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卒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何旭东

m6A甲基化酶WTAP促进卵巢癌进展的内在机制研究

俞海兰

抗PlGF抑制肝内胆管癌侵袭、间质增生和促进化疗敏感的机制研究

陈江

外泌体来源lncRNA ENST00000560647在胰腺癌树突状细胞相关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炯煌

具核梭菌通过激酶ALPK1调控细胞角蛋白7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王岚

全外显子测序用于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栓易感基因谱研究

马国峰

肠道菌群代谢物丁酸钠抑制大肠癌肝脏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王观宇

基于循证的ICU床旁监护仪报警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邵桑

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胡莹莹

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施龚洁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FRP机制研究

李扬政

HOXB7调控HOTAIR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汪勇

基于子午流注图的大黄膏贴剂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应用

章丽姣

基于影像组学双能量及常规CT成像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模型研究

牛忠锋

肿瘤代谢产物2-HG调控NM23影响肾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陆捷阳

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风险患者“预警-决策支持”智慧护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吴卫利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医决策延迟影响因素研究

汪曼君

右美托咪定对颅脑介入手术病人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钱路

基于PROBAST准则的ICU患者心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宫晓艳

基于多参融合技术的重症监护仪智能报警系统的研发和实证研究

张奕

伞端去顶式输卵管抽芯切除+间质部缝扎术对保护卵巢功能的研究

黄东

ICU过渡期续贯镇痛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刘敏君

前列环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放大作用的机制研究

张亚平

TR4调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自噬介导其对恩杂鲁胺耐药的机制研究

王明超

SCFAs通过调节IFN-I调控流感感染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彭秀明

脑血管病风险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系统评价

朱文华

胰腺癌sEV-TGF-β1诱导微环境T细胞糖代谢重编程介导凋亡的机制研究

沈涛

药物诱导睡眠内镜联合上气道CT对预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姜晓华

脓毒症精准化液体治疗策略

章仲恒

妊娠早期炎性因子和生物标志物对妊娠糖尿病发生预测作用的探究

胡浙芳

基于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研究

邹朝君

“云产房”健康教育模式在初产妇围产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章晓明

丁酸调控肠上皮细胞自噬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许梦雀

基于动态超声射频数据结合深度学习对进展期胃癌分化程度的术前评价

李世岩

颈部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研究

刘铁帅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围术期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手术预后的影响

张俊

基于CRISPR/Cas12a技术构建糖尿病足骨髓炎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视化快速鉴定体系

刘超

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韧性的“微观-中观-宏观”三维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研究

黄素素

关于高危肺栓塞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邱园华

玻璃体皮质细胞活化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纤维增殖中的作用机制

冯立国

危重型新冠肺炎等疫情应急救治队伍人员构成及快速培训研究

王勇刚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及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中上部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陈钶

IKKβ激酶的底物差异识别机制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功能研究

张瑜

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灶的面积对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的影响

石榴红

环状RNA促进肝细胞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徐俊杰

PTBP1介导circRNF111调节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杜颖

WRN基因剪接突变致成人早衰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赵寒昕

SRF在MAPK依赖的颅缝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志军

医用内窥镜固定系统

冯佳鹏

3D打印异质功能材料的智能组织工程学补片的研究

宋光辉

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免疫-神经机制研究

陈小丽

BMP8B靶向ACC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干性特征的机制研究

温珍珍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综合医院门诊导航护士角色的设立及应用研究

陈建萍

新型双支扩剂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郑洁

左房神经节丛消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研究

林建伟

人工智能化出院随访系统在短肠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凌云

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构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医患共享决策方案及应用研究

诸纪华

LIN28B/miR-142-3p双向调控HMGB1介导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机制研究

季钗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应用

周红琴

加速康复技术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徐红贞

脓毒症血浆胞外囊泡通过传递microRNA致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王江梅

基于高仿真智能模拟儿童的儿科急危重症高级课程建设和应用研究

唐兰芳

功能型黑磷量子点修饰的MOF纳米微胶囊抑制神经母细胞瘤增殖的研究

王李佳

基于大样本优化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方案

方可欣

基于眼动追踪的情境式视听觉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方法和评估研究

阮雯聪

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早期预测模型建立及精准管理

孙靖

MAPK通路突变基因对先天性黑色素痣的表型调控机制研究

YuLan

基于Delphi法构建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家庭延续性管理体系

章毅

miR-200b负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宫内感染/炎症致未成熟脑白质损伤机制研究

王伟燕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图定位多元整合式教育方案的构建和实施推广

周莲娟

益生菌辅助应用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影响的研究

邹丽霞

精子核糖体DNA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IVF结局的相关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李乐军

一种新生儿智能氧气浓度调节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孙潇潇

大网膜转移病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张弢

机械力通过Src调控成纤维细胞外泌体释放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机制研究

赵丽

超声下测量桡动脉多普勒参数与无创脉压变异度用于预测妇科手术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对比研究

徐丽丽

基于泌乳生物标志物引导的早产产妇泌乳启动及进展的临床研究

李秋芳

胎盘早剥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陈雅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王鹏

X染色体倾斜失活对X连锁疾病表型影响及其产前诊断价值研究

孙义锡

编码及非编码RNA联合分析模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潜在临床价值研究

许君芬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产前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及其对降低初产妇分娩焦虑效果研究

俞晓晶

遥控记忆形变支架实现体内力学搭载促进骨缺损修复研究

刘超

一种新型牙釉质修复液的研发

张玲

TMJ骨关节炎髁突重建中骨髓源性MSC分泌外泌体的作用研究

王英男

Nrf2激动剂对骨质疏松症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张绮

光控硬腭粘膜间充质干细胞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姜治伟

一种牙科综合治疗椅水路系统消毒方法的应用研究

王晓燕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樊立洁

新基建理论与技术在缩短口腔门诊患者院滞时长中的应用与推广

张睿

基于BRD4促进PD-L1表达研究BRD4抑制剂JQ-1对非小细胞肺癌PD-L1抑制剂耐药的改善作用

李宁

PDLIM5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拟态形成中的作用 及机制研究

施岳俐

携带blaKPC-2 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

吴剑涌

基于NOD2/NF-κb通路研究全氟辛酸暴露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虞琳

基于腹透液游离线粒体DNA测定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疗策略的建立与应用

丁磊

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 E2耦联酶Ubc12在 巨噬细胞介的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许云

利用OCTA探索视神经炎患者视网膜生物学信息变化

梁孝鑫

EAAT-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郑海燕

基于全身数字模拟成像系统的超声骨密度仪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研究

常杰

基于ISO15189标准的医共体内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结果互认模式的建立和应用推广

李游江

负载EGF纳米水凝胶型灌肠剂的构建及其修复溃疡性结肠黏膜屏障的研究

徐荷林

基于NKG2A/NGK2C信号转换嵌合受体的CAR-NK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前研究

邓文海

LRP8 DNA核酸适配体在结肠癌体内成像和临床组织识别上的应用

郑凯迪

mROS-Drp1通路介导线粒体释放在白屈菜红碱致胶质瘤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机制研究

王鹏

Nrf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压力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潘莹莹

三溴丙酮酸靶向己糖激酶2抑制肺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袁琳波

Hippo通路效应蛋白YAP在rhFGF21结合肝素泊洛沙姆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

赵叶利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抑郁的关系: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李菊芳

加华达舒高血压饮食管理APP的开发与应用

杨晔琴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沈默

外泌体介导的Let-7在电针改善骨骼肌萎缩中的机制研究

苏震

基于DRG质控回路和层次分析法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智化体系构建及预警系统研究

毛丽洁

内毒素耐受通过自噬介导TRIM21泛素化影响脓毒症小鼠巨噬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机制

卢明芹

基于LncRNA-Meg3/miR-7a-5p/Ambra1介导的自噬探讨BMSCs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

陈春

PD-1+T细胞敲除PD-1基因后回输治疗对肺癌的抗肿瘤效果与机制研究

张春红

《ECMO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王红霞

去铁胺干预急性百草枯中毒铁死亡的作用机制与疗效研究

汤从容

长链非编码RNA TSIX通过抑制EZH2介导的SOX2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促进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和肝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蔡华杰

IFN/JAK-STAT通路在干燥综合征分子分型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冰

下调SATB2对逆转食道癌放射抵抗作用机制的研究

苏华芳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SWME)在手指神经损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卓高豹

超级增强子长链非编码RNA(SE-lncRNA)SENCR促进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陈洁

季铵盐化PET-CUFF用于提升中心静脉半永久导管持久抗菌性能应用研究

陈绪敏

泌乳素通过CD36/PPARγ信号通路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的机制研究

杨海燕

转录因子EGR1通过miR-214/FGFR1调节骨关节炎进展的机制研究

潘哲尔

损伤电流在左束支起搏术中指导准确定位传导束的观察性研究

苏蓝

B超引导喉上神经内支阻滞用于缓减喉罩插入患者术后咽痛的前瞻性研究

孙捷豪

超声造影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许世豪

特异性结合S100P蛋白的核酸适配体鉴定及抗结直肠癌治疗研究

蒋磊

达格列净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缓解肥胖诱导的心肌炎症、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单培仁

基于“平战结合”的灾害救援护士人才储备库的建设

孙彩霞

ICU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发及应用研究

张其霞

钙敏感受体在间歇性低氧脑损害中的Ca2+-PKC-ERK1/2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李秀翠

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在皮瓣远端坏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林丁盛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下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的疗效和机制探究

应映芬

腺相关病毒介导氧调控型FGF22基因修饰周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化调控机制

朱思品

Caspase-8和RIP3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及预测模型

温顺航

共载bFGF和PTX的可注射白蛋白水凝胶制备及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盛孙仁

孕激素下调羊膜AQP1表达与羊水量异常关系的研究

华莹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肠管活力监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朱利斌

用于挥发性丙泊酚气体监测的便携性质谱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林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相关外周血关键circRNA的筛选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陈占国

重症患儿医源性戒断反应与唾液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鲍仕慧

香木榬激酶信号通路在第三组和第四组髓母细胞瘤复发与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

盛汉松

仿生RES捕获纳米药物靶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寇龙发

去泛素化酶USP33调控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焱

氯喹调控NF-κB/MMPs信号通路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方明楚

基于血液标志物和ct灌注成像的血脑屏障评估对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出血性转化及预后的预测研究

傅方望

基于iKnife质谱手术刀新技术的肝细胞癌脂质代谢组学研究

王海星

伏隔核多巴胺D1受体神经元对丙泊酚麻醉觉醒和精神奖赏副作用的调节机制

苏颖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母亲声音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林小清

基于Nrf2/NF-κB和Nrf2/ROS/TXNIP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焦亡探讨大蒜素治疗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作用机制

贾尝

CLCA1通过膜蛋白TMEM16A调控胰腺癌早期转移的机制研究

胡定元

探讨rTRAIL与L-岩藻糖联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分子机制

蒋益

Thiaplakortone B靶向TGF-βR1调节破骨-成骨细胞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特

金团簇水凝胶-DHA纳米系统对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靶向诱导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振坤

消退素D1调控肺泡巨噬细胞焦亡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程碧环

消退素D1调控肺泡巨噬细胞促进ARDS炎症消退的机制研究

王倩

PCTR1调控ALX/SIRT1/NF-κB保护内皮糖萼治疗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李慧

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后囊袋-IOL复合体的演变:基于高速扫频OCT的三维研究

丁锡霞

糖尿病性白内障双眼不同手术间隔时间对第二眼房水细胞因子的影响

宫贤惠

基于超高分辨率眼成像技术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视觉损伤机制

刘新婷

明暗适应条件下视网膜视锥细胞带状突触的可塑性

张军

高度近视及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黄斑区微血管改变及眼内细胞因子在病变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毛剑波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睫状体超微结构和病理学改变研究

张绍丹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度近视视盘OCT在神经纤维层中分层准确性的研究

陈海丝

脑卒中后抑郁EMAC综合干预方案的循证实践研究

何桂娟

WHBE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液的作用研究

黄俊杰

从肠道菌群-神经内分泌系统角度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病理机制

戎亦骊

靶向去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聚二甲双胍载pRNL质粒的核膜型脂质体构建及联合PD-L1单抗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熊阳

新确诊炎症性肠病患者症状体验的纵向质性研究

周云仙

安全事件电子案例库对助产实习生的患者安全认知和效果研究

应立英

基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信息化支持平台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

楼数慧

基于LPA的医养结合机构非卧床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衰弱的关联研究

沈勤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老年高血压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沈翠珍

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Bach1通路抑制铁死亡在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徐

Hedgehog/Gli2信号调控Gli1+干细胞焦亡促进腱骨愈合的机制研究

阮红峰

神经丝轻链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应用研究

李全福

基于机器学习联合多模态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评估模型

周长玉

探索DRGs-PPS方式下基于临床路径的医院成本核算与管控模式

唐杭琴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 联合胆道腔内超声(IDUS)在胆道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蔡利军

气管镜在拔气管插管前声门水肿诊疗中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陈哲奇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血液透析感染防控行为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干铁儿

浙江省援鄂护士返岗后职业获益感的调查研究

刘欣欣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徐敏

LINC01233通过调控miR-625-5p-LASP1 信号轴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远端转移的作用研究

尚韬

浙江省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

朱晶晶

基于MAPK/ERK信号轴研究蟛蜞菊内酯通过microRNA-378调控自噬促进老年性骨质疏松中成骨行为的分子机制

宋舟锋

基于肠道微生态分析姜汁制川厚朴对调节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毛诗昊

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溯源及耐药性与毒力特征研究

王建峰

YAP调控m6A甲基化修饰促进膀胱癌进程及干性维持的作用研究

求旦旦

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佳佳

基于多模态MRI偏头痛中枢敏化神经可塑性变化研究

曹志坚

盐酸小檗碱调控信号分子RIPK3/MLKL1抑制肠上皮坏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方征宇

急诊创伤患者腕踝针止痛护理的临床研究

章徐洁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王世萍

microRNA21通过HDAC4-FoxO1乙酰化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傅兰君

基于miRNA及其靶基因和相关通路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黄伟

新型内固定系统——环抱锁定接骨板固定Vancouver-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储小兵

外泌体介导的lncRNA H19调控自噬影响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在NSAIDs肠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陈姗姗

基于TGF-?l下游通路探讨肠道菌群参与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形成的机制研究

张璐

姜黄素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炎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调控作用

戴巧定

吲哚菁绿在免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

叶志鹏

基于多网络融合的POCT管理平台研究

陈平

雌激素靶向miR-21调控脂肪酸氧化抑制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姚志韬

miRNA-155靶向PIK3R1基因调控香烟烟雾刺激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陈晔

葛根素通过Dusp9介导的肝脏ASK1-JNK/p38信号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机制研究

施凯舜

基于CT特征构建胃间质瘤诊断及危险度预测积分模型

徐建霞

荚膜多糖介导炎症小体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病中作用机制研究

汪强

基于AMPK/mTOR通路研究姜黄素通过TFEB调节自噬保护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

吴忧

基于靶向NRF2-Keap1-ARE信号轴协同双硫仑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的临床前研究

任雪营

双氢青蒿素通过调控IDO1/AHR/Treg轴治疗SLE的机制研究

王伟杰

利伐沙班介导MEG3-miR-21-TM1轴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作用研究

余汁

外周单核细胞迁移入杏仁核在诱发神经痛大鼠焦虑情绪中的作用及其迁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方芳

经皮神经电刺激干预痛转化相关情绪的介入时间优化及前扣带皮层中间神经元机制研究

杜俊英

基于HIF1α/BNIP3信号通路的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

梁康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血液样本微小凝块识别模型

陈细玲

HDAC2通过p21调控精原细胞细胞周期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方揆

Toll样受体2调节同种反应性IL-17+γδT细胞分化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探讨

李凌云

面部识别技术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研究

孙承龙

糖皮质激素激活GR抑制胎盘SLC7A5转录表达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机制研究

白梦如

一种脑卒中卧床患者足部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

杨湘英

经内镜胆管内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

杨建锋

免疫微环境相关基因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分子演变中的协调机制研究

谢玺

包装DOX和PD-L1 siRNA的纳米颗粒对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含章

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Gln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丁禹

双相抑郁肠道菌群与情绪相关神经网络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黄婷婷

肺癌生存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应用

宁丽

还原型HMGB1预处理通过激活内皮细胞CXCR4/NRF2通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章顺荣

HIF-1α介导神经自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胡强

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评估研究

黄赣英

慢性肺曲霉病患者伏立康唑群体药动学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个体化精准用药中的应用

史长城

USP15调控NOX2/ROS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赵宁

杭州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对人群耳鼻咽喉急性疾病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朱瑾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自发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预后模型的研究

沈起钧

过表达CXCR4的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介导的肺癌磁流体热疗

胡润磊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药物疗效评价模型研究

朱湘文

杭州亚运会医疗保障人员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方金燕

人参皂甙Rg2对脓毒症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徐远胜

残留DNA影响ACTM生物材料宿主-材料免疫排斥反应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黄永刚

circRNA-HIPK3通过竞争性吸附miR-215上调FOXO1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徐鹏

基于影像组学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疗效的预测及模型建立

魏培英

依鲁替尼衍生物IX通过mTOR-S6K通路调控TRIM32表达发挥增敏吉西他滨抗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阎优优

SREBP-1调控的脂质代谢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青青

外泌体lncRNA RHPN1-AS1通过DNMT3A/SDHB信号轴调控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结直肠癌恶性演进的机制研究

周益峰

基于多模式CT评估下大面积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研究

夏文卿

甲基化调控介导 miR-146b-5p/DNMT3A/MALAT1 轴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彭友

靶向EpCAM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NK细胞的构建及其对头颈癌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滕尧树

基于MRI及1H-MRS技术在新生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以及神经系统预后的应用研究

王海滨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剖宫产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傅爱萍

基于16SrDNA和代谢组学探讨胃内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黄连素的干预作用

胡晨旻

EGFR信号在星形胶质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重编程中的功能研究

谢乐斯

胎盘源性外泌体miR-122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中的功能研究

鲁才娟

ARRB2对于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杜垣锋

VEGF抗体注射介导的微血管变化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李金晟

生物标记物联合体表超声弹性成像预评炎症性肠病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吕文

基于PAR1-RhoA/ROCK-ERM信号通路探究穿心莲内酯在调控脓毒症血管内皮屏障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赵林军

结合超声内镜对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随机对照研究

黄海涛

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方法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刘晓玲

基于多参数影像组学联合AFP构建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风险精准预测模型的多中心研究

张丽青

lncRNA ZFAS1内源性竞争miR-129靶控SOX4介导子宫内膜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朱红丽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锻炼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吴清清

人工智能驱动的骨肿瘤辅助诊断程序设计及临床应用研究

边振宇

ABT199协同伊布替尼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董蓉

DYRK1A调控低氧肝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杨玲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鉴定艰难梭菌ST37型的研究

王丽倩

circRNA HIPK3自组装纳米输送系统联合吉西他滨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宁

Six1在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内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刘汀

基于肿瘤心脏病学构筑ADM/SIM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抗乳腺癌及干预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叶晓莉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共享基因甲基化水平研究

张海生

药物缓释型可吸收巩膜扣带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研究

李棣

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后不同降温措施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影响

黄娅琴

HSP90AA1介导的细胞自噬促进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张黄

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通路调控鼻咽癌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分子机制研究

倪海峰

沉默AQP5对5-FU耐药的结直肠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周春华

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胸科病人手术应激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程远

基于O2O模式的互联网+医护患“三位E体”伤口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江寅芳

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马平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士的压力负荷、负性情绪与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关系研究

徐燕平

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分娩方式的指导及相关的母儿结局分析

魏婧

基于PK/PD理论的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血药浓度初探及影响因素研究

楼江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使用策略研究

许丹华

SIRT6通过调控单个核细胞自噬水平参与MSU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詹宇红

融入生育舞蹈的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张水仙

Crispr法检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干细胞移植及化疗患者CRE的临床研究

谢亚萍

基于MRCP及线阵式超声内镜技术建立胰腺分裂症早期诊断策略的初步探索

崔光星

小窝蛋白Cav-1调节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许嵩

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定量解剖分析与临床疗效研究

沈永锋

EB病毒与鼻咽癌单纯放疗后海马损伤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葛秀红

晚发性抑郁伴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 多参数影像学研究

章瑜

YB-1/β-catenin/SMAD7胞核定位影响TGF-β信号及前列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何路耿

基于小鼠脂蛋白脂酶活性抑制模型探究高甘油三酯血症促动脉硬化的机制

彭雪英

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煤工尘肺临床分期的应用研究

史晓蓓

早期肠道保护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卢燕

基于RFID技术在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章敏飞

多功能可反光观察接产凳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研究

雷霞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群组式延续性照护对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

王林飞

Wnt/β-Catenin通路介导PD-L1表达诱导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王建军

海马区功能磁共振在评价围绝经期妇女脑记忆功能变化中的应用

刘桂菊

分离检测外泌体microRNA应用于肺结核预后判断的研究

潘峰

意识障碍患者认知运动分离现象与运动通路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王付言

基于静息态fMRI的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王明伟

慢性牙周炎与牙髓矿化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贺瑞

构建区域多元信息化持续支持网络对慢性病患者健康追踪的效果研究

楼秋英

质粒携带mcr基因变异体介导不动杆菌属细菌多粘菌素耐药的产生与传播机制研究

徐立群

新冠疫情下远程教育对偏远地区医院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的培养

王静华

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久坐、运动规律研究及其干预策略构建

沈小飞

暴食者条件化食欲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预测效应

陈帅禹

基于胆汁酸代谢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促进阿尔兹海默病发生的相关机制研究

朱倩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大脑灌注与功能的无创评估

吕亚婷

长链非编码RNA ENRPD1-AS1介导METTL3表达上调促进胃癌的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桦波

基于fMRI探索rTMS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疗效及机制

周梦露

二氧化碳充气CT结肠成像的临床研究

刘敏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静息态BOLD信号与颈髓DKI定量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研究

朱雅馨

慢性鼻-鼻窦炎组织结构重塑的机制研究

解道宇

粪菌移植对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转归的优化研究

高岭

开发轻度认知障碍MIC治疗新领域——基于fMRI的技术观察tCDS刺激MIC的神经机制的研究

方红丽

神经丝轻链在多系统萎缩早期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的可行性研究

陈宇超

五行音乐对心衰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状态的干预研究

姬国华

基于CYP2C8与CTNNBIP1的骨肉瘤小分子疗法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开发

张琴

基于AI技术的宣教机器人在新冠防疫中的开发与应用

周翔

LncRNA TP73-AS1调控miR-21/Smad通路介导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童岳阳

增强现实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融合技术在3D打印胸椎旁模型介入穿刺中的验证

杨志伟

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对蕈样霉菌病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王平

可降解微针携载MitoQ纳米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及其在白癜风中的应用研究

关翠萍

慢性荨麻疹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吴晗鹏

锌指E盒结合蛋白2(ZEB2)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林君

自体纯化脂肪移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何杰

含蜂胶芦荟的纳米孔径快干膜剂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

王维

基于JAK/STAT3信号通路探讨三叶青黄酮在皮肤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彭建中

基于肿瘤免疫评分的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方案精准决策的 临床研究

刘云霞

基于深度学习分割算法的容积CT值定量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

魏赣辉

沉默TLR-7通过介导NF-κB信号传导和BACE1抑制阿尔茨海默病Aβ的异常积累和神经炎症机制研究

李娟

基于3D技术构建利福平脂质体骨水泥缓释给药系统治疗骨结核研究

蔡鑫君

基于超高分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杨高怡

自闭症儿童虚拟现实干预技术与治疗模式研究

祝绮莎

PTEN、GSK3在奥氮平引起糖脂代谢异常中的作用研究

高可润

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抑郁共病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知觉压力影响的研究

王萍

高频rTMS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

迟淑梅

采用高频rTMS治疗麻痹性痴呆患者记忆障碍的探索研究

章晓英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作用探究

朱春燕

外泌体介导lncRNA ZNF322P1通过miR-27a/ RGPD6轴 对心脏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调控机制及应用

谢柏胜

脑卒中鼻饲患者围拔胃管期营养护理方案构建与应用研究

范明娜

经皮超声造影对肩袖撕裂亚型的诊断及其术后功能预后的预测评估

留碧丽

落新妇苷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IgA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先法

前列腺素E1调控GSK-3β-mPTP-线粒体自噬轴保护冠脉微循环稳态的实验研究

朱侯勇

探讨低FODMAPs饮食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PHE调控GLP-1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分子机制

俞蕾敏

IVF-ET夫妇妊娠流产后的心理状态及体验的混合性研究

应逊逊

基于聚类分群模型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健康信念干预策略研究

冯莺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影响抗蝮蛇毒血清蛇毒中和力的作用研究

余涛

基于ESRβ/TFAM/SOD2轴探讨槲皮素调控线粒体功能提高初老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机制研究

陈赟

精准容量管理保护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黄春香

具有放射防护及智能曝光控制功能移动DR的设计与应用

张际州

单件精密器械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段美芹

CRISPR/Cas9介导RET-C635R构建MEN2A大鼠模型及反向修复治疗

黄亚胜

透析用留置针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启用阶段的应用研究

周建芳

天轨辅助下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李丽萍

Gd-IgA1与补体通路在IgA沉积相关肾损害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汤绚丽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的论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常立阳

基于16S rRNA基因探讨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肠道微生态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王宇晖

缺氧预处理BMSC复合PLGA纳米颗粒修饰猪小肠粘膜下层仿生敷料在感染创面的应用研究

黄海

中性粒细胞相关NEAT1/miR-9-5p/SLC26A2轴通过阴离子通道调控儿童急性哮喘的分子机制

王香英

儿童难治性哮喘的基因分型及精准治疗

陈俊松

Apelin-13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癫痫持续状态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研究

周朱瑛

影像组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翁婷

皮下、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哮喘患儿Treg/Th17、Th9、IL-35及sIgG4表达的对比研究

魏金凤

患者端呼吸道隔离防护头罩的研发与应用

吴星

D二聚体联合早中孕期非整倍体筛查标志物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队列研究

陈益明

口服碳水化合物复合多模式镇痛与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的相关性研究

朱彬

BRG1/SIRT1在不同卵巢储备功能患者颗粒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红艳

TXNI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邓妙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住院患者陪护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黄晓花

内脏脂肪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妊娠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喻晴

多元量化运动干预管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徐萌艳

BMP4信号通路在丙泊酚暴露对发育期海马NSCs增殖活化与静默状态的作用与机制

陈培

新型协同HDACs-Proteasome双靶点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基础研究

赵艳梅

新型超声造影剂Sonazoid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德林

基于“肠肝轴”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熊去氧胆酸的干预作用

周毅骏

siRNA bcl-2和siRNA c-myc基因共转染对人骨肉瘤耐药细胞MG-63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赵学正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分子在艾滋病相关尖锐湿疣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孙岩

HGF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对KRAS G12C突变抑制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焦德敏

基于CIC抗体解离技术在RA患者血清CIC中自身抗体谱的应用研究

车飞虎

HCV感染者血清中抗非结构蛋白抗体谱的特征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成军

产NDM酶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传播机制及适应性代价研究

孙青阳

床旁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余秀华

炎症响应性钛种植体抗菌控释涂层的构建及其抗菌性研究

王卫国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鉴定烟草暴露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分子表型

胡旭钢

HGF/c-met信号通路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肺癌吉非替尼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唐夏莉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马玉海

基于CHA2DS2-VASc评分研究肠道菌群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陈矢

基于MR多模态影像组学诊断双表型肝癌和评估预后的可行性研究

徐建锋

肠菌移植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李旭娟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对新现红霉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张学潮

腹部内脏和皮下脂肪对代谢组分和远期事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张旭慧

杭州地区移民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黄银燕

基于大数据的新冠肺炎预警预测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王婧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优势NTM株及其特异性分泌蛋白谱研究

吴亦斐

新冠疫情下医院门诊实验室污染评估指标的建立

董芳

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健康传播需求评估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

程庆林

浙江省院前医疗急救立法研究

张军根

杭州市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研究

鲁美丽

浙江省院前急救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晓玲

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诊疗中医患人员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

赵徵鑫

x-微创髋关节置换在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振鹏

基于全域医疗大数据的医疗行为“互联网+监管”智能预警辅助执法应用研究

陈育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医康护一体化社区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推广

朱秋静

公共卫生事件基层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建立与推广

白鹤

新冠肺炎影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吴晓明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长期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诸葛文杰

脑卒中患者障碍躲避能力的皮层调控研究

邱纪方

基于SWOT分析的医教结合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早期干预效果的研究究

方琳琪

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患者升级希浦系统起搏的临床研究

何浪

具有抗脑胶质瘤活性的新型酰腙类HDAC/LSD1协同抑制剂的合成及初步活性评价

何兴瑞

新型苯并呋喃甲酰腙类化合物促进紫杉醇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1极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张航

m6A甲基化修饰介导的S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NSCLC吉非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刘水平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在心梗炎性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朱栩栋

老年人立位平衡控制的跌倒风险心理预期效应

谢琳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RRT2突变基因型与伴有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基因型的功能磁共振表型差异化研究

俞厚明

环状RNA对骨微环境中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朱仲鑫

利用Robson分类系统分析某地区产妇剖宫产率及各组群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寻找可降低剖宫产率的特定组群

夏华丽

基于血流OCT对糖尿病患者中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盘周围血流改变的探索

应筱红

富血小板血浆来源性外泌体通过诱导肌腱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

韩雷

COPD患者家庭模式肺康复依从性变异曲线研究

郭利琴

松香酸通过miR-30a/GRP78轴改善内质网应激调控自噬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陈慧

基于微流控3D打印芯片人皮肤来源细胞的分选和富集

周化腾

基于CRISPR技术的COVID-19快速、可视化、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钱春艳

调整剂量阿替普酶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潘华飞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孕产妇五色智控码的研发与应用

张来

诱导痰KL-6联合HRCT对间质性肺病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

张秉欣

病理室医技人员职业危害暴露水平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

王惠

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数学建模对ERCP和LCBDE临床效果和预后判断的研究

夏群峰

血管紧张素I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王霞

miRNA-1290通过外泌体靶向SOCS1/JAK/STAT抑制NK细胞抗结直肠癌免疫机制研究

马敏俊

DHTKD1修饰的BMSC来源外泌体靶向递送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

毛权

染料木素通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GPR30)/PINK1/Parkin途径调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启明

单针单线outside-in-out边缘稳定缝合术结合成形术在关节镜下治疗不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研究及术后MRI影像评估

董鑫华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急性肺损伤高危因素分析及早期预警指标研究

汤蓓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基层医院疼痛门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评价的研究

汪三岳

肝癌靶向磁性壳聚糖药物控释系统的构建及其联合治疗作用研究

朱建蒙

CT影像智能识别重要呼吸道传染病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姚伟

放置IUD后宫腔微生物及子宫内膜病理学研究

艾婷

SNHG12通过miR-326/p65调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欧阳桂芳

线粒体动力学失调引起炎症性肠病肠上皮屏障氧化损伤的机制及干预研究

姚雪洁

PLA2R基因多态性联合IgG亚型在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诊疗中价值研究

纪春阳

α7nAChR在术后疼痛加剧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机制

季一勤

一种用于肩袖修补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器的设计、研发及应用

金占萍

临床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体外联合药敏的策略研究

胡丽庆

MCM6和DTL共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研究

罗远

一种新型的有机柔性传感器适用于糖尿病创面的监测和促进愈合的制备研究

祝盛倩

氯沙坦调控TGF-β1/Smad在脂肪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宓云峰

CPRT对慢阻肺BODE指数及急性加重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黄微娜

去甲基化作用诱导NK细胞KIR表达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机制

张萍

CircRNA_0003945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吕定丰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转诊期间行胃肠减压降低误吸返流发生率的可行性研究

邵亚娣

智能手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孙霞飞

基于体质量的“四低”技术在bolus-tracking自动触发方式下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

张辉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引导靶向穿刺联合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在前列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苏瑞

基于睡眠节律评估体系探讨睡眠节律紊乱对抑郁障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张庆玉

光栅立体投影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胡佰文

Jnk2对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傅国华

长非编码RNA SMAD5-AS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生物标志物的前瞻性研究

陆徐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单科曙

胃癌相关环状RNA hsa_circ_001888的临床特征性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宋皓军

超声空化效应联合靶向神经肽Y受体介导的微泡在小鼠三阴性乳腺癌靶向化疗增敏中的研究

张盛敏

MUP1通过SIRT1/NF-кB信号通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研究

徐红余

具备多重引导因子的神经导管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王宗焕

基于MRI UTE序列成像研究腺苷对椎体软骨终板退变的影响及机制

王小蓉

miR-183通过LRIG1调控EGFR通路在膀胱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严泽军

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的抗氧化应激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沈驰斌

tRF-Leu-AAG-007通过靶向ULK2基因调控肝癌细胞自噬诱导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雅辉

MiR-216b-5p通过调控生物钟基因NPAS2影响卵巢癌细胞增殖转移的机制研究

郑筱娇

代谢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糖尿病患病与发病风险研究

谢佳蓉

特征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介导的菊粉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及机制研究

虞思祎

基于循证的智能化腹膜透析患者远程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姚瑶

CRRT预充期间滤器使用肝素液浸泡不同时间对体外循环凝血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王露聪

前列腺癌细胞吞噬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分化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贾晓龙

功能未知的lncRNA NR_051989参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宋学静

hsa_circ_0012152通过miR-491-5p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生长作用机制研究

邬宁宁

红景天苷通过调控JAKs/STATs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樊恒

线粒体靶向性肽SS-31调控SIRT1介导线粒体稳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叶继辉

ClC-3在宫颈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管玉涛

氯胺酮抗抑郁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研究

易娟

MOTS-c通过Nrf2/ARE及NF-κB/STAT1通路减轻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沈才杰

linc-RoR调控转录因子POU5F1表达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研究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俞秀冲

胸腔镜电动肋骨锯及胸腔镜肋骨剪在肋骨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晨蔚

眩晕诊疗系统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准诊治中的探索及与基层医共体的合作研究

章伟敏

说话瓣膜结合综合性吞咽康复对气管切开危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的研究

程嘉斌

艾司氯胺酮对烧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与抗焦虑抑郁效果的临床研究

郑晋伟

血浆外泌体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中枢神经炎症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励春颖

基于“2018共识建议”重探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生物标志物

王瑞春

吲哚啨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卞林

FGF促进双层人工真皮快速血管化的效果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李吉良

肺部浸润性黏液性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与FOXM1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盛爱珠

基于SOX2/Wnt/β-catenin/LGR5轴探讨其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促进乳腺癌脑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葛启栋

三维数字化模拟及有限元分析在TEVAR术烟囱及开窗技术血流动力学及应力分布的研究

丁云鹏

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肿大淋巴结病因诊断模型的研究

张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士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张蓓蕾

急性肾损伤电子预警-决策系统的构建和评价

罗群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抗体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发

张顺

基于miRNA调控的PI3K/AKT/mTOR通路机制研究circRN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诊疗的作用

陈吉俊

基于IVIM及DCE的多模态MRI功能成像及纹理分析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研究

郭丽萍

3D打印及生物流体力学(ANSYS)建模仿真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个体化腔内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郎德海

恩替诺特经维生素D受体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骨丢失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谷少波

基于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的建立

陈勇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与其肿瘤内异质性、新抗原负荷及免疫细胞浸润间的关系研究

陶娅玲

miR-184靶向IGF2抑制热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范友芬

肺动脉灌注HTK液在长时间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肺保护研究

赵龙

壳多糖酶3样蛋白1预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模型构建与验证研究

颜华东

Halo Fogger空间干雾灭菌系统在仪器消毒方面的应用 ——过氧化氢干雾“仪器消毒”套件的设计

廖振云

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的研制与整体解决方案

袁义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早期预警的纵向研究

张晓丹

HIF-1α/VEGF信号通路在鼓室硬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张祥宝

水通道蛋白-3, 5在干燥综合征发病及诊断中的价值

彭勇

比较单肋间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赵国芳

TP53突变型胃癌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免疫检查点PD-L1表达参与原发性免疫检查点耐药的作用研究

叶华

医院人工智能技术在聚集性病例识别及预警中的应用

夏胡

水飞蓟宾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徐君

人工智能在慢性鼻窦炎病理分型中的应用

余啸

通过18F-FDG摄取差异探讨HIF-1α/HK-II/BCL-2调控的自噬通路在DLBCL耐药中的作用

江茂情

抑制MLCK-pMLC信号通路对热射病大鼠模型的保护机制研究

杜力文

阻抗训练对于老年心衰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体适能、全身肌肉质量、生活质量以及心衰相关事件的影响研究

郑再星

活草松茸对COVID-19肺炎患者康复期营养效果评价

韩萌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联合经门静脉途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应用研究

张行芬

MYPT1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机制

许晓明

TGF-β1通过调节TET3表达和酶活性促进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叶中雪

多模态直肠腔内超声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盛常睿

前扣带回AMPK/mTOR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后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秋生

CT影像组学在鼻腔鼻窦肿块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陈国平

人工智能在骨盆新月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吴君龙

miR-27b靶向DKK2协调黑色素瘤增殖及NK细胞浸润活性的机制研究

叶颖异

肌骨超声与弹性成像评估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应用研究

曾敏霞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心肌功能损害评估的应用研究

陈碧新

中国人群常见癌症风险预警模型研发与软件落地

李劲鹏

基于SARS-CoV-2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和翻译组学挖掘浙贝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直接作用机制

陈少军

人工耳蜗植入对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

王凯

CYP基因多态性联合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肝移植受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刘珍

miR-21促进Treg细胞分化导致脓毒性休克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金雨虹

右美托咪定引起心脏QT间期延长及miRNA参与机制的研究

廉姜芳

喉癌相关tsRNA的筛选鉴定及其调控Caspase-3/GSDME介导的喉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邓红霞

互穿网络海藻酸水凝胶应用于纤维环修补的生物研究

顾仕荣

头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及家庭康复期的最佳营养管理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

郑亚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早期风险预警方法的研究

方平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高分辨率三维T1序列预测药物治疗初诊颞叶癫痫疗效研究

李锐

超声声动力介导细胞凋亡与GPX4通路诱导细胞铁死亡对乳腺癌化疗的协同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瑛

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 隐匿性乙肝感染的院感对策研究

李伟

酶型快速检测和联合药敏在CRKP血流感染治疗方案优选中的联合应用及机制研究

吴巧萍

慢性病管理实践模式对三级综合性医院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促进作用研究

俞孝芳

生物标志物组合联合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评估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孙琪

动态视频脑电图及细胞因子对抗NMDAR脑炎的早期预警及与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

谢国民

PIVKA-II-AFP表达与HCC分子分型的关系及PIVKA-II调控HCC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

于茜

IPA通过调控Treg减轻TAA介导的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周波

基于信息化血液透析患者认知管理模式构建和应用研究

王冠男

Adipokines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和干预研究

邹竞慧

影像学检查评估耳硬化症内镜手术风险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任远

支气管哮喘儿童肠道微生态多样性分析及益生菌干预研究

冯碧红

钙非依赖性磷脂酶A2通过抑制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表达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施红波

耳部经皮揿针刺激疗法联合音乐放松疗法干预急性心理应激诱发血压升高的临床研究

葛庆青

基于肝脏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及其对肝纤维化分期的研究

孙勤学

医院临聘工勤人员模块化院感影像教育系统的建立及推广

陆顺顺

脊柱经皮全内镜下椎间盘修复装置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罗科锋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套扎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胡柯峰

HGF复合组织工程皮肤激活Erk通路促糖足上皮细胞连接建立对溃疡创面愈合的研究

李玉玲

发光导尿管在腹腔镜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中预防膀胱损伤的应用研究

李梅

基于Fibroscan无创检测的扶正化瘀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周玉平

LncRNA-HMlincRNA717参与胃癌发生的机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周善学

基于慢病轨迹理论和患者需求规律构建脑卒中精准随访模式的探索

宋晓萍

亲生物环境虚拟现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fMRI评价

朱斌斌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刘琳

基于“互联网+”的儿童安全用药监测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李志飞

ECM-SIS支架缓释系统联合肌腱干细胞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跟腱病的机制研究

毛海蛟

转化生长因子beta诱导蛋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的机制及在重症病人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甘永雄

载布地奈德可降解鼻窦支架:材料制备及临床性能研究

徐明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子宫骶主韧带复合体修复术对盆底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加颖

基于远程系统的亚厘米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在帮扶医院的应用和推广

周成伟

基于多靶点粪便DNA联合检测技术诊断结直肠癌价值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高菡璐

环状RNA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

陈黎丽

基于会阴压力实时监测的顺产会阴损伤预测模型构建

徐彬彬

GMs质量评估超早期预测极早早产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效度的相关研究

门光国

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结合无创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NEC及判断NEC程度、预后的作用研究

宋磊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极/超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姜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早产儿脑损伤免疫功能调节机制研究

崔英波

ICG近红外实时成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张伟峰

肠道菌群对肥胖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胚胎发育和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研究

江伟杰

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干预的推广和应用

涂荣祖

miRNA-29参与TGF-β1信号通路在早产儿PNAC中的研究

李艳红

Glypican-3肽在卵黄囊瘤内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诱导募集CD8+T细胞

赵军锋

MEMOR-it筛查小儿麻醉暴露后远期神经认知障碍的试用分析

胡琼

hsa_circ_0067682作为ceRNA网络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徐亚男

早产儿生后0-12个月屈光状态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德林

m6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卓玲

NLRC4和CCR7基因DNA甲基化在川崎病中的作用研究

俞蓓蓉

产前发热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影响及与脐血中miRNA-155、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亚

基于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区的两种影像学方法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的比较

冯金辉

4-6岁OSAHS患儿肠道噬菌体多样性及其与肠道菌群互作机制研究

吴军华

不同分娩方式下婴幼儿肠道菌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携带状况

周俊俊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儿童细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黄锂新

消化性溃疡患儿不同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前后血清中Th17/ Treg及IL-17、IL-10、TGF-β水平的变化

王红

ISO-C透视三维导航技术与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下腰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的对比研究

胡勇

新型寰椎多轴横连螺钉设计研制与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陈云琳

含BMSCs和血管网络的复合支架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姚陆丰

术中及时三维导航辅助植入椎动脉高跨的枢椎峡部螺钉的临床应用研究

廖旭昱

基于“骨小梁大陆架”概念测量载距突范围和内固定生物力学及导向装置研究

张勇

先天性多、并指(趾)畸形遗传因素检测筛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陈宏

miR-1187调控自噬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陈彬

眼动脑电同步记录技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阅读障碍的早期预测研究

程芳

基于rEEG技术的间歇θ脉冲刺激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

刘晓丽

浙江省6-16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

胡珍玉

通过面孔识别任务的眼动轨迹及事件相关电位指标评价团体社交技能训练对高功能ASD患者社会性注意的影响

胡莎莎

甲基苯丙胺成瘾的外泌体miRNA生物标志物研究

刘惠芬

基于大数据多目标检测的视网膜结构异常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研究

梅曦

载CXCL12纳米粒子诱导EPCs归巢修复肾移植术后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黄帅帅

双水相纳米粒联合鼻腔给药技术介导FGF1突变体入脑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其机制研究

张明

尼达尼布温敏胶靶向bFGF/FGFR通路抑制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龚雁

含载药涂层的功能性泪道引流管的关键技术开发

袁建树

有效通气压力及通气量监测指导硬质支气管镜治疗中的机械通气策略

任秋生

基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标准化课程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培训中的应用和推广

蒋婧妍

音乐联合经颅磁刺激诱发慢波脑电对意识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性评估

吕晓

miR-29通过自噬调控鼻咽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白薇琦

基于SAPHIRE模型的8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拟与预警

贺天锋

LC-MS/MS测定污水中超痕量芬太尼类毒品及应用

周健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工具包的开发与干预效果评价

洪航

大黄素通过GPX4调控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逆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陈旭东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机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应宇辰

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心路历程: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赵静

基于竞争性互补介导恒温扩增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新技术研究

毛瑞

TRIM58/SIRT7/YB-1轴调控乳腺癌细胞耐药的机制及其作为乳腺癌新型预后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

杨帆

Hcy代谢关键酶基因DNA羟甲基化调控IS的发病机制研究

韩丽媛

基础生命支持在小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研究

黄增

医共体内孕产妇“全孕期”闭环式管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马建婷

县域医共体小儿围术期舒适化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

沈荣荣

水交换肠镜联合全程NBI退镜观察对提高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检出率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黄戬

基层医院儿童性早熟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推广应用

杨志锋

新型 dECMC-gel复合水凝胶在SCI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蒋永生

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医、防、养服务的模式设计 及效果评价项目

陈玺卿

外泌体miRNA-199a-5p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马旭升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倪海斌

circSTRBP靶向miR-182调控SATB2参与动脉中膜钙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贾珠银

LncRNA GAS5 /ACSL4介导的肾小管铁死亡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机制探究

张一帆

NOD2基因介导NF-kappaB信号通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凋亡及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翁珊珊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肺损伤相关后遗症长期随访研究

蔡静

反义lncRNA ENST00000538705.1通过调节ALOX15的mRNA稳定性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重塑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陈皓

质谱检测新型脂类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陈晓曙

产后出血风险评估体系的优化和临床评价

胡艳君

基于流动诊所+远程诊疗的轻便型医养结合体系的构建及成效评价

顾叶春

基于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肝癌PET/CT可视化检测和靶向性治疗的实验研究

王晓阳

丙戊酸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急性脑创伤神经元活力和认知功能恢复的研究

阮战伟

唑来膦酸抑制骨肉瘤侵袭转移和提高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干预靶点发现及机制研究

刘敏

自体脂肪微片段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的适宜技术推广

陈维波

血清标志物、子宫动脉超声联合临床风险因素对双胎子痫前期早期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

陆艳

超声介入下聚桂醇注射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研究

任月芳

CMA-WES联合技术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中的全基因组遗传学研究

沈学萍

基于肺动脉CTA后处理技术的3D-CTBA引导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张建斌

Butyricoccus pullicaecorum分泌的丁酸抑制高脂饮食诱发结直肠癌的研究

茹利新

新型自供电PPy-PVA/PVDF-TrFE三维“壳-核”结构可降解纳米纤维骨支架的研发

吴锋锋

3D打印复合梯度硅基/丝素蛋白支架的构建及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李建有

Drp1介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及NLRP3活化在腰椎软骨终板退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蒋雪生

力学刺激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影响线粒体自噬从而促进体外软骨细胞生长的研究

沈施耘

隐匿性HBV感染相关miRNA的鉴定及诊断价值研究

钱福初

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王媛媛

能量多普勒半定量分级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阳建军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帕金森病不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谈鹰

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在胰腺癌筛查、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推广

严强

肠源性TMAO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朱鸣

吲哚菁绿红外荧光对前列腺癌淋巴结实时示踪技术的临床研究

王荣江

以急危重症信息系统为研发平台的创伤救治全程诊疗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性研究

温晓红

女性膝关节假体与中国女性股骨远端形态学匹配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

张占丰

基于医共体共享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研究

韩慧

基于荧光血管造影技术研究Kocher手法对于吻合口相关灌注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

余欢明

外周淋巴细胞活力评估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袁琛

Ngb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李海东

基于HALO的住院患者导管闭环管理系统研发

王美艳

芹菜素作用巨噬细胞极化表型以及相关外泌体微小RNA治疗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的研究

薛涛

压力感应鞋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包芸

罗沙司他治疗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低反应性的长期透析患者贫血的研究

王霄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电图智能诊断系统开发及医共体应用

李芳

萝卜硫素改善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效应及机制

刘凤琪

lncRNA/RP11-296E3.2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诊断预测应用价值

石茜

淫羊藿苷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蔡勇

阿加曲班与低分子肝素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闵晶晶

压力性损伤护理评估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周勤学

超声造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李巧凤

封闭式新冠核酸智能采样车的设计与应用

吕宗军

医共体下肺康复在社区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推广

房婉岚

呼吸机管道冷凝水收集装置的制备及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居俏艳

LncRNA-HCG11调控miR-17-5p/p21信号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机制研究

陈文宇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吕慧

控压式自动减压桡动脉压迫器的研发与初步应用研究

徐海珍

脉冲射频联合干扰素α-2b椎旁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费勇

氢对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王艺文

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及在呼吸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烨

新型重组高稳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化学性膀胱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金晶

LincRNA-00844调控AZGP1结构与功能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杰

改良喙锁韧带精准重建技术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及分析研究

季斌

IncRNA74760调控dnmt3a甲基化促进tlr5表达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倪华栋

转录因子SP1通过上调DHRS9基因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研究

周俊

探究miR-301b-3p作为肺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价值

戚维波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睡眠障碍相关研究

何超杰

胸腔镜不同肺癌手术方式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牛牛

基于ARIMA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流行趋势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价值研究

张绮萍

PICC患者肩关节活动辅助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富琴燕

一次性多功能血液透析导管联合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蒋佳惠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吴恒兰

基于血清FGF21、M30、M65水平和Fibrotouch检测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无创预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邓敏

肿瘤H+微环境与EGFR突变响应的双功能荧光探针构建及用于肿瘤成像的研究

韩晨阳

外泌体包裹的miR-502-3p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曹晨曦

床边超声辅助鼻小肠管置管技术在县市级医院ICU的推广应用

蔡继明

NSCLC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质转化以及单细胞PD-L1基因表达情况与肿瘤转移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莫伟强

围术期益生菌干预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路建

互联网+创伤护理团队在急诊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中的研究

余丽萍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联合药敏方案的优化及动物模型的应用

吴晓燕

嘉兴地区艰难梭菌流行株的蛋白指纹多态性研究

李小四

姜黄素调控STAT3信号通路发挥防治NAFLD作用的机制研究

季霞

pH调控的Fe-MOFs纳米粒通过Fe-ROS协同策略诱导肝癌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杨毅

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深层肌肉激活及运动控制机制研究

李小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微创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II~III期Kümmellˊs病的临床研究

张建乔

PTNS治疗联合骶3神经电调节对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动尿动力学的影响

孙燕

压缩感知和敏感性编码并行成像技术在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刘虎

IFN-γ上调CXCL9表达及PDGF-B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沈海燕

基于互联网的运动管理模式在院后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朱胜春

LncRNA ZNRD1-AS1靶向miR-375/YAP1通路调控胃癌侵袭与耐药的机制研究

何春华

利用外泌体多组学分析构建GDM患者分娩后糖尿病发病预后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

董金华

妇科腹腔镜附件手术不予留置导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章敏

母体血清外泌体乳铁蛋白在胎儿室间隔缺损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唐萍

胎盘11β-HSD调控胎儿脐血糖皮质激素的研究及在双胎生长不一致胎儿中的变化

倪丽

支气管哮喘中维生素D3调控ILC2活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纪小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锻炼运动模型构建及“互联网+”提升依从性的多重随机序贯研究

陆燕群

基于CT靶扫描影像组学标签预测肺亚实性结节良恶性的研究

周冰

智能化乳腺癌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余秋燕

BTXA调控痛痒介质抑制增生性瘢痕及痛痒的机制研究

王晶

带标识拖尾式预充微弹簧圈在肺小结节VATS术前定位的应用研究

李晶

基于内源性BMP-4/ROS/COX-2信号通路的经颅磁刺激参与调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金文杰

早期脓毒症患儿血小板miRNA表达差异的研究

付琳

用于微创保胆手术的止血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路志红

靶向GLUT1通过诱导自噬抑制缺氧微环境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迁移及机制研究

方瑾

多用途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研究

兰纲

miR-376b-3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翟浩亮

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相关损伤标志物影响研究

赵朋

膈肌超声指导AECOPD患者脱机后氧疗策略的临床研究

屈健民

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畸形在基层医疗单位中的临床推广

王春

NOTCH1启动子区甲基化促进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张树鑫

脱细胞真皮基质内源性再生的机制与调控

杨勇

基于呼吸慢病管理平台的健康数据可视化系统在稳定期COPD社区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研究

张连生

县域医共体模式下脑卒中规范化康复治疗技术分级推广应用

廖庆红

Stratifin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红

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使用介入封堵和利伐沙班的疗效对比及预后影响因素

池菊芳

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肝叶切除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陈忠华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大小改变时间节点与长期疗效关系的研究

邢杨波

lncRNA MALAT1通过结合FTO蛋白调控ZEB1/2 m6A修饰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封蔚莹

SCNN1B基因介导肺成纤维细胞蛋白参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严一核

SGLT1抑制剂降低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孟立平

以P0.1为指导的镇痛镇静对减少重度ARDS患者肺损伤的研究

王伟钟

间断引流/快速拔管与持续引流/渐进拔管治疗脑室内出血多中心前瞻性对比研究

俞学斌

miR-142-3p通过调控CDK4抑制膀胱癌进展及其机制研究

阎家骏

基于症状管理的胰腺癌患者精准随访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朱美丽

CLDN11激活IL6/JAK/STAT3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孟利伟

多模态3.0T磁共振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

毛海佳

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

汤伟

紫檀芪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胆囊癌化疗敏感性的应用研究

鲁葆春

探讨CEP55基因作为 LUAD诊断和独立预后因子的价值及作用机制

傅林海

磁共振小视野弥散加权技术结合PI-RADS V2.0评分对前列腺癌诊断应用研究

王华

基于HIS系统构建智能输血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阮文珍

控制性球囊部分扩张技术在提高髂静脉狭窄诊断率中的研究

唐黎明

基于不同分子分型的胃间质瘤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研究

王挺

皮肤软组织感染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及适应性代价研究

茅国峰

戈谢病相关GBA基因新突变位点的功能研究

洪攀

hvKP感染对脓毒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李明晖

胃癌肝转移临床与基因组学生存预测双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张林

MRI影像组学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因子HIF-1α和Ki-67的相关性研究

卢增新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RAS和BRAF基因型特征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刘喜波

circRNA-0003077/miRNA-183/TXNDC5信号轴调控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朱智荣

LncRNA Peg13竞争性抑制miR-466l-5p和miR-873a-5p调控 HMGB1促进脓毒血症的机制研究

王丹

Ca2+-CaM-CaMKII通路介导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江黎明

CT影像组学参数鉴别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的模型体系建立

黄亚男

槲皮素通过miR-22调控Wnt1/β-catenin通路抑制肺鳞癌细胞的机制研究

陈幸

基于3.0T DCE-MR影像组学纹理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和复发转移相关性研究

韦明珠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下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对预后预测价值

赵珊珊

SIRT3在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三七皂苷的干预研究

诸葛福媛

肺癌早期诊断的循环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吴东平

基于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胃癌患者Her-2蛋白的表达

沈力一菁

多模态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测价值的研究

刘夏天

血管内皮细胞外泌体携带miR-30a-5p抑制肺腺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

秦娥

低剂量阿帕替尼通过调节瘤内血管正常化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抗PD-1抗体在胃癌中疗效的研究

陶克龙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高毒力表型鉴定与基因组特点研究

周宜庆

生物波穴位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增效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毛亚娣

外泌体miR-483-5p在子痫前期诱发子代血管功能紊乱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

潘海滔

SRC 激酶对胚胎植入的影响及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相关性的机制研究

何尧

孕期糖脂代谢异常致炎性反应状态对子代肥胖、认知行为发育的影响

章建伟

超声结合eSTIC技术探索肺动脉狭窄胎儿心脏发育规律及预后研究

袁华

miR-192-5p在PCOS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参与PCOS发生的机制研究

高波

基于信息化的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管理

余红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LncRNA CasC2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沈晓斌

替加环素在老年危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蒋杰

多功能纳米微泡在肝癌射频消融/免疫联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徐飞

新型生长因子控释支架制备及诱导内源性MSCs原位再生透明软骨的实验研究

沈海良

基于乳腺断层融合与MRI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徐阿巧

黄酒中15种生物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的建立以及在绍兴黄酒中应用

高何刚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临床路径对喉恶性肿瘤出院患者 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礼君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

陈丽娜

取向纳米纤维排列支架诱导BMSCs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傅利锋

深度学习眼底影像技术对脑小血管病评估价值的研究

赵轲

药物基因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评估研究

何宇平

FAM136A基因异常表达在原发性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金灿光

外周血单核细胞内lncRNA TDRG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钱彩珍

应用脉络膜血管指数预测妊娠子痫前期发病的临床研究

吴韩飞

消退素D1通过调控β-catenin/LEF1通路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朱伟东

早期优化蛋白质摄入对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王益斐

APCS 评分联合FIT 与结肠镜在浙东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俞栋

不同剂量尿激酶对脑出血脑室铸型溶血效果的研究对比

王黎云

“核酸门控”药物运载系统介导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

徐孟秋

新冠疫情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张小平

中国乳腺癌人群中GATA3基因突变谱系的鉴定及其功能机制研究

支宏海

基于头颅CT灌注成像的外伤性脑积水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分流手术预后预测体系的建立

李赵

新型内镜九宫格在内镜培训中的应用推广

俞珊

血清转位蛋白水平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长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周晶

基于动物模型的钬激光热损伤致输尿管狭窄机理研究

梁慧

生酮饮食治疗婴儿早期癫痫脑病76亚型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王丹丽

CARM1/TP53/miR-34a轴调控TP53缺失肺癌PD-L1表达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刘中良

新型交互式智能口罩研制与临床测试

姜波

关节镜下治疗肩撞击综合征术中肩峰成形尺度与影像学的对照研究

吴旭东

互向模型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与公众风险认知——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证研究

杨梨丽

维生素D与其通路基因对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沈娜

HOTAIR通过吸附miRNA-133b靶向BMP7促进宫颈癌EMT的机制研究

孙运明

基于MAPK/Nrf2/ARE通路降压肽的筛选及其预防大鼠高血压的机制研究

沈凯

尿α1-酸性糖蛋白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王华斌

MAT2A-SAM-m6A甲基化在肺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朱丹

盆底超声联合尿动力学在产后尿失禁精准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楼叶琳

检测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颖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生殖激素和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其原因的临床研究

金兰英

siRNA靶向沉默IL-33转染BMSCs通过JAK2信号通路介导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林玛丽

多重荧光纳米探针原位监测进展期相关乳腺癌细胞糖基化

薛亚东

YAP介导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促进“干性”及作为头颈部肿瘤干细胞治疗靶点的研究

尤慧华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循环miRNAs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研究

刘艳芬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

胡宪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lncRNA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浮苗

基因组学视阈下胃癌化疗患者精准营养管理的整合式知识转化研究

傅亮

食道心电图左房室间期测定在双腔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程控随访中的作用的研究

郑林筠

在使用成角向上三维牵引联合电针治疗DLS过程中产生腰椎复位的稳定性及对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盛有根

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治疗IVF-ET中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杨丽华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调节BRD7-LDHA代谢轴抑制宫颈癌发生及进展的机制研究

吴淋淋

水床式三阶梯俯卧位对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的效果研究

陈昕

内镜软骨-软骨膜鼓膜成形术外置软骨膜的转归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楼正才

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医共体医院检查预约集成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赵淼英

影像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抽吸并硬化治疗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高庆林

孕产妇焦虑抑郁对子代早期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

王英

ICU患者碳氢酶烯类抗菌素诱导免疫性溶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朱宇丽

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提升吸入性肺炎照护方案的专案研究

吴海英

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病情转归研究

赵书山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国人峰盂角与肩袖撕裂及术后愈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陈俊

医共体模式下:基于行为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手段促进母乳喂养的健康管理

徐渴晨

NEOSC在疑似早发败血症抗生素使用率中的影响研究

陈红芳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对比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姜仁鸦

早期无肝素抗凝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在心脏骤停复苏术中的应用

罗建

经典刮宫术与宫腔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I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徐舜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级诊疗在县级医共体中的应用

郑炜

医联体医共体“双体贯通”模式下的2型糖尿病终端管理

徐瑾鼎

改良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溶栓+PTA治疗AVG血栓形成在基层医院推广价值的研究

马龙举

蝙蝠葛碱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减轻卵巢切除小鼠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陈利华

血浆外泌体lncRNA H19检测在肺癌转移、预后中的应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陈美芳

腺性膀胱炎合并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

洪涛

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影像筛查及预警机制建立的研究

方奕程

应用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揭示COVID-19患者特异性抗体异常表达的机制研究

郑玉芬

基于全麻药物咪达唑仑通过cwc22/rac1a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王明仓

基于SHOX基因缺失在X染色体失活倾斜与逃逸的产前诊断中应用研究

章卫国

JAK/STAT信号轴动态调节微环境IL-25介导胫骨横向骨搬运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过程的研究

袁赤亭

基于RAPID软件指导下超24小时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治疗研究

王恩

5-羟色胺能递质结合脊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控尿功能的影响

王啸虎

肝细胞分泌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乔英立

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移植预防浅表食管癌ESD术后狭窄的有效性研究

李少伟

HIONs纳米颗粒载装GOD在增强乳腺癌磁热治疗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黄卫飞

齿状核平均峰度值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庞坚信

ALK抑制剂影响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联合免疫治疗可行性及机制研究

何苏苏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晗

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传播机制及适应性代价研究

余素飞

二甲双胍调控AMPK-mTOR-NLRP3途径促M2型巨噬细胞极化缓解类风湿炎症的机制研究

陈素云

DRG临床绩效能力与总额预算下DRG付费的协同管理

吴燕君

周细胞在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成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王凤

NLRP3炎症小体调控急性胃肠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娄敏娟

Hedgehog信号通路在TGF-β诱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莹莹

BEX1调节NGF/NGFR通路介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盛玲玲

喹硫平术前用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及线粒体代谢介导的机制研究

王文伟

基于“一站式CT检查”的脑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的队列研究

黄丹江

中性粒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网络影响脑梗死预后的机制研究

朱碧宏

血清和尿液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分析

黎敏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研究

林青

炎症、氧化应激在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介导作用研究

许瑞智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辩证行为疗法研究

汪晓静

基于深度学习的MRI影像分析在腮腺肿瘤良恶性评估的应用研究

盛亮

HIF-1α-BNIP3-beclin1信号通路调控CD47表达介导VSMC“免疫逃逸”在硬化血管内膜增生中的机制研究

周龙

微针射频靶向破坏皮脂腺治疗对炎症性痤疮的疗效研究

胡雅玉

Withaferin A靶向抑制TrxR1调控ROS诱导胃癌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汪佳兵

DNA解旋酶ERCC3在FLT3-ITD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花京剩

动静脉短路增加流入道“冲刷效应”替代支架置入在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梁思渊

利用Th应答特征谱评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预警因子的应用研究

刘双春

基于深度学习的CT影像分析在肺癌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袁建军

miR-105过表达改善LPS引起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机制探讨

金涌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HBsAg泛素化降解的机制研究

涂文辉

智能医用超声探头消毒柜的设计与应用

管英英

低氧预处理MSC外泌体促进ARDS肺泡上皮修复的机制研究

董亮

外泌体miR-224-5p靶向Smad4/R-Smad通路介导血管生成促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杨英梅

基于模拟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微环境下CXCL16生物学功能及其下游分子机制研究

卢洪胜

医用防护服一次成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徐颖鹤

Nrf2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

赵福江

lncRNA RPL34-AS1下调RPL34失活JAK/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曹学全

MiR-203a-5p介导Bcl2/Bax信号通路对葡萄酒色斑的发生机制及毛细血管损伤的研究

朱韬

抗返流鼻胃肠管的设计与应用

徐卫芳

研究咪达唑仑介导Rho通路对斑马鱼胚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项海飞

基于肝硬化动物模型探讨LECT2-Tie1信号通路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杜学峰

COVID-19免疫系统残留损害情况研究

 葛政明

基于CT扫描的影像组学在肺功能分级评估的应用研究

刘子姗

青藤碱调控Nrf2/ HO-1促进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修复及机制研究

徐伟

基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金合欢素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刘冲

CXCL12-CXCR4轴不同部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经纬

超声在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中的应用研究

朱建菲

基于“苦味受体”TAS2Rs的贝母辛抗支气管哮喘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应荣

浙东南地区临床来源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及其他致病株的感染及微进化研究

何龙

神经发生及BDNF在多感官融合训练中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病征的作用机制研究

郭洁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核酸、抗体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马春莲

新冠疫情常态化下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构建与实证

董寅

医共体背景下基于云、人工智能和5G的医防结合慢病随访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推广应用研究

裘银虹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县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胡培阳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基层医院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推广应用

叶碧军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县域医共体心血管危重症中的应用

裘晟

医共体背景下社区人群结核感染筛查方法的优化与推广应用研究

王军伟

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基层医院应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对卒中的危险因素OSAHS早期识别及推广应用

赖针珍

血NGAL、Cys-C、KIM-1、IGFBP-7联合肾动脉阻力指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张晓明

双极电凝和SMC结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蒋金玲

p-STAT3(Y-705)通过促进EZH2/PDIA6转录介导Warburg效应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林敏

E3连接酶Stub1通过调控E2F1诱导结直肠癌铁死亡

胡妍妍

防溢漏灌肠装置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李素娇

一种术中用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暴露装置的使用及其对跟骨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邹光翼

筛选EMT相关的lncRNA及其与EML4-ALK肺癌预后的研究

尹章勇

动静脉供血的脂肪筋膜瓣修复乳腺组织缺损的临床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施勇

手部创面精准修复研究及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沈永辉

医联体模式下RUSH方案在基层医院急诊手术中的推广应用

徐巧敏

心脏运动康复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及评价

叶玲燕

基于颅脑灌注与侧支循环评估优化颅内动脉狭窄的干预策略

钟根龙

超声引导下踝关节阻滞技术在基层医院糖尿病足外科治疗中的推广应用

李中华

定量脑电图对于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朱英标

基于FXR/mTOR/SREBP2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管结石形成的机制研究

潘德标

Hippo 通路和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曹卓

支架联合导管复合取栓技术在重症静脉窦血栓的应用研究

项琳

深低温冷冻主动脉基质复合3-D打印支架外包绕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的实验研究

章方彪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适宜技术推广

杨碧虹

脊髓损伤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李璟

TGF-β抑制剂RepSox调控骨肉瘤增殖、凋亡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柳世杰

基于驱动压导向的新型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评价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周建伟

YAP信号通路参与糖酵解过程对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徐民

气管内径超声精准影像测量法在小儿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丁雷鸣

miR-148a通过调节Wnt 1 /β -catenin途径对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贺欢

基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研究

夏水伟

新型双标记定位穿刺针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中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蔡仕彬

新冠肺炎疫情下无创正压通气感染防控的适宜技术推广

林彬芬

糖尿病足规范化护理适宜技术推广

吕素珍

毒蛇咬伤规范化护理技术推广应用

刘皖娟

预环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推广应用适宜技术项目

徐再玲

丽水地区NDM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转移机制研究

赵志钢

乳腺钼靶可疑病灶三维立体定位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技术项目

陈玲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ERAT)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杨上文

废弃胰岛素针头收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黄霞

变应性鼻炎的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技术推广

孙旭鸯

DRGs框架下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黄旭芳

miR-148a通过ACVR1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陈振中

基于尿液有机酸质谱分析的精准诊治对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转归的影响

张乾坤

辅助食管异物嵌顿内镜治疗术用的柔性扩张透明帽研发

练庆武

宫腔水造影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赵燕

振动排痰联合人工气道下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及应用

张芬芬

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饶巧莹

通过极低剂量滴定法增加HFrEF患者RAS抑制剂与β阻滞剂达标率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刘翀

“双低”技术联合ADMIRE迭代重建算法在第3代Force CT支气管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惠俊国

头颈肩枕在恶性重度中心气道狭窄患者全麻支气管镜介入手术体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丽珍

基于DEB-TACE与cTACE的不同治疗模式对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整体疗效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陈丹

SLAMF8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介导胃癌免疫逃逸的研究

徐宏涛

基于高分辨磁共振探讨大脑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孤立性丘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梁晓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应激状态生命体征变化不协调性对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孙景萍

超声引导下经腘窝持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Ⅳ期的应用研究

张杰

肛瘘评估标准化磁共振扫描和结构式诊断报告的推广应用

罗项超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护理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叶健晓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标准化操作流程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蔡海芳

医联体背景下超声定位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及应用

尧银光

基于CEMR LI-RADS v2018报告数据采集规范化和评估精准化技术推广应用

陈潇

新生儿低血糖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模式适宜技术推广

高丽娟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腔镜技术(T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推广应用适宜技术项目

郑九建

肝硬化结节恶变早期检测的MRI扫描技术规范及关键MRI征象识别推广应用

肖扬锐

双侧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自体移植术在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推广应用

朱磊

尼龙绳辅助切除粗蒂结肠息肉的技术推广项目

江吴霞

抑癌基因RUNX3通过调控Survivin促进胃癌凋亡的机制研究

阙海峰

Kiss-1/GPR54系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及调控颗粒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分子机制

石明晴

Mc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推广应用

吕清媛

HPV抗原表位多肽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HPV疫苗保护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程晓燕

中国农村智慧医疗宫颈癌精准筛查新技术和管理新模式

项艳

灵芝及深加工产品的元素指纹图谱构建与溯源研究

李启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预测及以TTM转变阶段为导向的健康管理实证研究

董海娜

电针调控GSDMD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焦亡在脊髓损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

卫哲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