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评估与决策基础
病史、体格检查及临床体征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核心依据,需个体化权衡手术风险与益处 ,充分考量患者年龄、性别、解剖学危险因素(滑车发育不良、TT - TG 距离、髌骨高度等)及软骨损伤情况。
二、首次脱位与复发性脱位处理流程
(一)首次脱位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软骨 / 软骨损伤或复发高风险:
-
若否,行非手术治疗;若失败,转手术治疗流程。
-
若是,进入手术治疗路径:
-
存在骨软骨 / 软骨损伤时,进行碎片固定或移除、髌骨稳定术。
-
存在复发高风险时,进一步评估是否有解剖学风险因素,有则依具体因素选术式;无则考虑内侧髌股韧带(MPFL)/ 内侧股四头肌肌腱 - 股骨韧带(MQTFL)重建。
(二)复发性脱位
先评估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基础疾病、低严重度不稳且患者骨骺未闭需骨性手术等):
-
若有禁忌证,行非手术治疗。
-
若无禁忌证,进入手术治疗:
-
考虑 MPFL/MQTFL 重建,再评估是否存在解剖学风险因素,有则针对性选术式(如滑车发育不良、旋转异常等对应不同截骨术或成形术 ),无则无需额外术式。
三、关键手术术式及原则
(一)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
是髌骨稳定手术核心术式,手术治疗应常规纳入,为髌骨稳定提供基础支撑 。
(二)股骨截骨术
用于矫正过度外翻、旋转对线不良,需:
-
确定主要畸形部位(如髁上区域等),优先在该部位矫正;外侧钢板常用,保留内侧用于韧带重建;髁上外侧开口楔形截骨尽量保留内侧骨皮质铰链,可插克氏针预防骨折;双平面截骨提升稳定性与骨接触;术前用虚拟规划软件模拟;截骨部位远近端放平行克氏针辅助观察矫正;去旋转截骨多在髁上,也可在髋部 / 骨干;同时矫正扭转与角度畸形可选用斜行截骨 。
(三)胫骨结节截骨术(TTO)
-
作用:有效重排髌骨、矫正髌骨高度、转移髌骨负荷。
-
指征:MRI 示 TT - TG≥15 - 20mm 且伴明显滑动 J 征;Caton - Deschamps 指数≥1.3 的高位髌骨伴明显滑动 J 征;严重髌骨外侧及远端软骨损伤有症状者,可考虑前内侧移位(AMZ)TTO 。
-
操作要点:截骨至少 5cm 长,用至少 2 枚螺钉固定(远侧移位可考虑 3 枚);优先加压螺钉技术,无需垫圈;注意倾斜角度影响移位效果;避免高位髌骨转低位,矫正目标 CD 指数约 1.1;术后支具锁定伸直位逐步负重,6 周左右依愈合情况开展主动抗阻伸膝 。
(四)滑车成形术
-
指征:高度滑车发育不良(Dejour B 型、D 型伴滑车隆起 > 5 - 8mm 且有明显弹响 J 征),此类情况是不稳定复发、MPFL 重建失败等的重要预测因素 。
-
操作要点:技术要求高,优先选加深滑车沟术式(薄瓣或厚瓣);建议用可吸收缝线 / 胶带、锚钉或无头螺钉固定;使滑车前缘与股骨前皮质对齐,消除前方骨刺 / 隆起;新沟位置会减小 TT - TG,需考虑对其他术式影响;术后立即启动活动度训练 。
四、多术式联合考量
预测单一或联合截骨术对髌骨轨迹和稳定性的作用难度大,需:
-
术前充分规划,用虚拟软件模拟,考虑操作间相互干扰,制定分步方案 。
-
关注手术缺陷,如多数研究证据级别低、手术复杂耗时、三维解剖难规划、关节纤维化风险随术式增加而升高、矫正临界值等存在争议、需经验丰富团队协作、康复至关重要需尽早启动 。
综上,髌骨不稳手术治疗需精准评估、依具体病情选术式或联合术式,注重团队协作与术后康复,以优化髌骨稳定性与关节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