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AIC | 初级保健革命,全球AD标准化临床应用筛查指南首发
2025-08-02Key原创: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早筛新时代: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临床实践指南
全球老龄化浪潮下,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5500万痴呆症患者,且这一数字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增长。认知障碍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更给家庭照料者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双重负担。在此背景下,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研究表明,及时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支出。
2025年7月27日~31日,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在加拿大多伦多隆重召开。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届会议汇集了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认知障碍诊疗的最新突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两项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的认知障碍检测与诊断指南和标准化认知评估工具在初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指南。这两项指南的推出,标志着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管理迈入精准化、标准化的新阶段。本文将重点解读初级保健场景下的认知筛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剖析其科学依据、临床适用性及潜在影响,以饕读者。

图1 指南发布现场
初级保健临床实践中,AD及相关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研究表明,近半数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在初级保健就诊时未能得到及时识别,这一现象与医疗资源配置、疾病认知水平和评估工具适用性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初级保健医生日常工作繁重,接诊时间有限,加之早期认知障碍症状具有非特异性,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表现,导致诊断延迟的平均时间达2.3年,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1]。
为应对这一严峻现状,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组织国际权威专家团队,基于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制定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提出了创新性地标准化筛查流程和风险评估体系,特别是针对初级保健场景优化了认知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规范。指南的实施将显著提升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率,预计可使诊断准确率提高40%以上,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窗,同时也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家庭照护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该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汇聚了来自多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了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学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神经病学专家、老年医学专家、神经心理学研究者、基层全科医生、护理学专家以及患者权益代表等。这种多元化的专业构成确保了指南内容的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能够全方位覆盖认知障碍评估的各个环节,同时兼顾不同医疗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指南制定过程中,所有参与专家均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的利益冲突管理规范,通过完善的申报和审查机制,有效保障指南建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图2 指南制定小组成员
★ PICO问题
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研究团队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国际通用的PICO框架构建核心研究问题。具体而言:研究人群(Population)为初级保健/门诊就诊的55岁及以上人群;干预措施(Intervention)为标准化认知筛查工具;对照(Comparison)为非结构化临床判断;主要结局指标(Outcome)为诊断MCI或痴呆的准确性。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包括5-Cog、AD8、GPCOG、IQCODE(含简化版)、Mini-Cog、记忆损害筛查(MI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其简化版、快速痴呆评定量表(QDRS)、Rowland通用痴呆评定量表(RUDAS)以及圣路易斯大学精神状态检查(SLUMS)在内的12种国际通用的认知筛查工具,通过严格的证据评价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基于最佳证据的推荐意见。

图3 PICO问题
★ 临床问题
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本指南针对英语和西班牙语成年人群(55岁及以上)在初级保健场景中的认知障碍早期筛查需求,提出了明确的临床研究问题:如何选择最优的简短认知筛查工具,以有效识别MCI和痴呆症患者。该问题的构建旨在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循证依据的实践指导,帮助其在有限的诊疗时间内,采用标准化、高效率的评估方法,提升认知障碍的早期检出率。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评价多种国际通用的简短认知筛查工具(如Mini-Cog、MoCA等),结合语言文化适应性分析,为不同医疗场景下的筛查策略选择提供科学建议。

图4 临床问题
★ 数据库搜索与筛选标准
研究团队系统检索了多个医学数据库,获得6717篇文献。经过去重和初步筛选后,对251篇文献进行全文评估,最终纳入16项研究作为指南制定的证据基础。筛选标准要求研究必须在初级保健或社区环境中开展,使用英语或西班牙语版本的评估工具,对象为55岁及以上人群。
★准确性评估标准
研究团队采用严格的诊断准确性评估标准,预先设定假阳性率≤10%、假阴性率≤5%作为可接受阈值。基于此标准,系统评价各项认知筛查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比值比(DO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核心指标,全面评估其在初级保健环境中识别认知障碍的诊断效能。这一评估体系确保了指南推荐的认知筛查工具的诊断具有可靠性,同时平衡了临床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各项筛查工具的表现
认知筛查工具在初级保健环境中的诊断准确性评估结果显示:
AD8量表在3项研究(881例受试者)中表现出中等敏感性(0.77)和较高特异性(0.87),但证据准确性评级较低;
IQCODE问卷在1项研究(160例受试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1和0.74,证据准确性被判定为极低;
Mini-Cog评估在2项研究(721例受试者)中的敏感性范围较宽(0.39-0.50),特异性相对稳定(0.73-0.78),证据准确性同样较低;
在评估的其他工具中,MIS量表、MoCA量表和简化版IQCODE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诊断效能,但证据准确性普遍不高。值得注意的是,SLUMS量表在1项研究(433例受试者)中显示出优异的敏感性(0.98)和中等特异性(0.61),证据准确性达到中等水平,提示其在初级保健筛查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整体而言,现有研究数据表明多数认知筛查工具在初级保健环境中的诊断证据仍显不足,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表1 各类筛查工具的评估结果

本指南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提高早期诊断率方面,指南为初级保健医生提供了标准化的认知评估工具,有助于提升认知障碍的识别率。通过规范化的筛查流程,临床医生能够在日常诊疗中更有效地发现早期认知功能异常,为患者争取宝贵的干预时间窗。
在优化诊疗流程方面,指南基于循证证据对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场景和诊断效能进行了系统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医生可根据患者特征和医疗资源情况,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筛查策略,避免过度检查和误诊误治,从而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对患者和社会而言,早期诊断可带来多重获益。及时干预不仅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为患者家庭预留充分的照护规划时间。从公共卫生角度,早期识别认知障碍可显著降低晚期患者的医疗照护需求,据估算可减少约30%的长期护理支出,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科研推动方面,本指南系统梳理了现有证据缺口,为未来研究指明重点方向:包括开发适用于初级保健的数字化评估工具等。指南的制定过程本身就促进了神经科学、老年医学、心理学和检验医学等多学科的深度合作,这种跨学科协作模式将持续推动认知障碍诊疗研究的创新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最新发布的初级保健认知筛查临床实践指南,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诊疗进入精准化、标准化新阶段。该指南基于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构建了适用于基层医疗场景创新性的标准化筛查体系,通过优化认知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规范,将显著提升早期诊断准确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窗口期。指南实施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基层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的动态更新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效益评估。这一指南的推广应用,不仅将优化认知健康管理流程,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更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老年认知障碍防控体系,为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重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