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详情
Intensive Care Med:早期栓管引流对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TIMING)
来源:梅斯医学 发布日期:2025-08-03 00:00:00 访问量:1

Intensive Care Med:早期栓管引流对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TIMING)

发布时间: 2025-08-03 来源: 梅斯医学

本研究由中国急性胰腺炎临床试验组(CAPCTG)发起,发表在2025年6月的《Intensive Care Medicine》杂志上,是一项针对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器官衰竭持续>48小时且未解决)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TIMING试验)。研究旨在判断早期对急性坏死性液体积液(ANC)进行经皮穿刺导管引流,是否能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共纳入120例患者,采取7天病程后,根据器官功能衰竭的持续、加重或新发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早期介入与标准延迟介入组的疗效。

研究背景与问题

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急性坏死性液体积液(ANC)是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局部并发症,多数ANC无感染且可自行吸收,现有指南建议延迟介入治疗,主要在感染确诊后进行引流或清创。然而,伴有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延迟治疗可能增加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既往小型观察研究和试点试验暗示,针对这类患者早期介入可能带来临床获益,但缺乏坚实的随机试验数据予以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临床证据空白,探讨早期导管引流在该患者群体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简介

本研究纳入7天病程内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且存在ANC伴持续≥48小时且未解决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患者符合以下任一标准者进行随机化分组:

  1. 器官功能衰竭持续超过7天;
  2. 器官功能衰竭加重;
  3. 新发器官功能衰竭。

随机采用计算机生成的分层封闭信封进行分组,分别接受:

  • 早期介入组:随机化后24小时内进行影像引导下(CT或超声)经皮导管引流ANC;
  • 标准治疗组:原则上待临床疑似或确诊感染后,再行介入治疗,通常等待至少4周后,病变包裹成熟阶段。

两组均严格依照国际指南实施全身支持治疗,抗生素仅在感染时使用,滴定并记录各种临床指标及相关结局。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20名患者,早期介入组63例,标准治疗组57例。患者中位年龄42岁,男性占76.7%,超过半数因高脂血症诱发胰腺炎,呼吸衰竭为最主要的器官衰竭类型。

表1 主要及次要临床结局(意向治疗分析)

早期引流组的导管实际接受率高达96.8%,而标准组则有超过56%患者未接受任何介入措施,仅保守治疗,显示出一定的自然缓解可能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见于器官衰竭自由天数(早期组4天 vs 标准组1天,P=0.98)、住院期死亡率,90天死亡率及各主要个体终点(图1、图2)。

图 1

图 1:研究流程和患者随机分配 CONSORT图
显示从531例筛查至120例纳入,早期介入组63例,标准组57例,详尽呈现患者剔除和合格过程。

图 2

图 2:21天内器官衰竭自由天数分布曲线图
通过生存分析曲线对比两组器官功能恢复情况,蓝色代表无器官衰竭天数,黄色代表无器官衰竭天数少,早期干预未表现出优势。

早期引流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25.4% vs 12.3%,P=0.007),提示潜在的侵入性操作风险增加,但严重不良事件差异不显著。子组分析(年龄、性别、病因、坏死范围及CT严重度评分)均未显示不同行动策略的效应差异。

研究价值与意义

这项TIMING试验是首个系统评估坏死性胰腺炎伴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早期穿刺引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循证指南推荐的延迟介入策略,早期介入导管引流未能显著降低重大并发症或死亡风险,也未减少器官衰竭持续时间或改善长期预后。此外,早期介入带来了更高的总体不良事件率,提示早期侵入性治疗并非无风险。

这一结果与近期的POINTER试验结论一致,支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介入治疗应延迟至病灶形成“包裹”且临床确诊感染后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本试验纳入的患者均为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情比POINTER试验患者更加严重,研究补充了重大器官衰竭患者人群的治疗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随机数据支撑。

尽管本试验样本量有限,无法排除较小的潜在获益,且超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要诱因的患者比例较高,尚需更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但目前研究充分表明早期引流不应成为标配治疗,延迟观察并根据感染指征开展治疗仍是临床主流。

梅斯编辑点评

TIMING试验在华中顶尖多中心完成,对于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强调了遵守国际指南延迟介入的必要性,尤其在高风险的早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避免过早介入带来的额外风险。同时,研究提醒我们临床实践中应基于客观病情评估和感染诊断,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未来可考虑探索结合生物标志物精准界定感染状态、引入新型微创技术优化介入时机及方式等方向。此外,对超高甘油三酯诱因患者的专门分析亦有助于完善治疗策略。该研究是急性胰腺炎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循证依据。

原始出处

Lu Ke, Gang Li, Wenjian Mao, et al. Early versus delayed catheter drainage for patients with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d early persistent organ failure (TIMING):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nsive Care Med. 2025; DOI:10.1007/s00134-025-08020-x. Springer-Verlag GmbH Germany,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