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晓盈,刘海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目前关于“巨大子宫肌瘤”的定义尚无国际公认标准,一般将单个肌瘤直径≥8~9 cm或肌瘤质量≥800 g定义为巨大子宫肌瘤。随着肌瘤体积的增大,患者发生严重症状的风险显著升高,同时术中出血、周围器官损伤概率增加,手术难度也相应增大。针对巨大子宫肌瘤而言,单孔腹腔镜治疗经验相对较少,本文将以术前评估、预处理、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出发,为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诊治参考。
1 单孔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前评估及预处理
1.1 术前评估
1.1.1 影像学评估
1.1.1.1 超声检查 基于无创、经济、可重复的特点,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初步评估的首选方法[4]。典型的平滑肌瘤表现为实性、边界清晰、同心或漩涡状的均质性低回声肿块,也可能伴有后方声影。然而,由于细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的成分差异,平滑肌瘤可能呈现等回声甚至高回声;钙化可呈现回声增强,并伴有后方声影;如果存在坏死,则可能呈现无回声[5]。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平滑肌瘤周围血管分布模式,有助于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
1.1.1.2 磁共振检查 相对其他影像学检查,
1.1.2 子宫肌瘤恶性风险评估 据报道,在子宫肌瘤术后发现平滑肌肉瘤的概率约为0.07%~0.75%[8-9],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4年估计,在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切除术的女性中,约每350例中就有1例患有意外发现的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每498例中就有1例患者患有隐藏的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10]。超声对于诊断平滑肌肉瘤的准确率欠佳,增强MRI检查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准确率[11],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主要有:(1)T2序列高信号。(2)在高值扩散加权成像中,呈现高信号。(3)弱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一般认为≤0.905×10-3mm2/s具有特异性)。(4)腹膜种植转移。(5)盆腔淋巴结肿大。(6)出血或坏死表现[12]。除了影像学检查外,
1.2 术前预处理
1.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GnRH-a)的应用 GnRH-a可分为激动剂与拮抗剂两种,通过抑制垂体-卵巢轴,诱导低
1.2.2 术前输尿管支架置入 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常使子宫形态失常,导致子宫血管、膀胱反折腹膜、直肠子宫陷凹等解剖标志扭曲或消失,输尿管走行难以预测,上述因素进一步扩大了LESS缺乏手术三角、器械之间相互干扰、视野狭窄等缺陷,导致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加。预置输尿管支架的主要目的是在复杂手术中识别、定位和保护输尿管,避免其损伤。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肌瘤压迫导致输尿管及肾盂积水、特殊位置子宫肌瘤(阔韧带、子宫颈、毗邻子宫狭部)、严重盆腔粘连者,需根据术者经验充分评估预置输尿管支架的指征。值得注意的是,LESS手术本身并不必然增加输尿管损伤风险,但其技术操作难度可能间接影响安全性[19],严格选择病例、术者对解剖结构的了解、对手术熟练程度及规范操作是关键。对于高风险患者,需权衡LESS的美观优势与手术安全性,必要时选择多孔或开放手术。
2 手术核心技术与操作要点
2.1 特殊器械准备
2.1.1 单孔多通道操作平台的选择 作为LESS手术的标志性器械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单一小切口(通常2~3cm)整合多个器械通道(3~4个)和镜头通道,同时维持气腹稳定性,可根据切口大小、术者习惯、医院设备选择,良好的单孔Port系统应兼具单孔多通道、软性及少延展的特点。巨大肌瘤操作空间需求大,选择通道设计合理、密封性好、稳固性佳的Port至关重要,也有以伤口保护套及无菌手套自制单孔Port系统的报道[20]。
2.1.2 腹腔镜镜头系统 传统的5mm和10mm镜头均可用于 LESS 手术,前者具有标准视频分辨率,后者则高清视频分辨率,更适合用于精细解剖手术[21]。由于LESS术中镜头与操作器械同轴、邻近,若使用传统的腹腔镜0°镜头会增加器械拥挤,容易导致视野遮挡,使操作三角进一步减少,因此推荐应用30°、45°或可弯腹腔镜镜头,通过改变视角来观察器械后方或侧方区域,获得更稳定的手术操作空间[22]。
2.1.3 加长、可弯腹腔镜操作器械的应用 选择加长操作器械可协助术者克服单孔手术操作三角消失、仪器拥挤、深度感知丧失的技术局限性。一般来说,43 cm的加长器械长度足以让大部分术者能够完成LESS[23]。目前可弯器械技术尚不成熟,这类器械通常具有较为陡峭的学习曲线及较高成本,尚难以实现临床转化及应用。
2.2 子宫创面止血与缝合 推荐应用自固定倒刺缝线进行子宫创面的缝合,可减少近40%~50%的缝合时间[24]。基于2024年发表的荟萃分析,与传统缝合线相比,采用倒刺缝合线(V-Loc™)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失血量、感染率和手术难度,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或住院时间[25]。此外,倒刺缝合线的应用有效解决LESS手术中器械碰撞及缺乏助手帮助所导致的打结困难问题,增加连续缝合的效率,分散创面
单孔下止血技术是手术的难点,对于子宫肌瘤血管,主要以电凝为主。大的血管需要采取缝合止血,对于术者有较高的腹腔镜下操作熟练度要求,缝合需要迅速,以减少出血量。更为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性止血措施,例如止血带、
2.3 标本的取出 基于术中应用子宫肌瘤分碎装置可能增加子宫肌瘤播散、恶性组织种植等风险,术中应避免肌瘤分碎器的使用[28]。由于拥有相对多孔腹腔镜更大的脐部切口,单孔手术在子宫肌瘤标本取出上具有独特优势,可在伤口保护套、标本袋的辅助下自脐部切口“螺旋式”或“削苹果式”取出肌瘤标本,最大程度地避免标本遗漏和肿瘤播散的风险。
2.4 主要手术步骤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平卧分腿位,在脐部做一个2~3 cm的垂直切口。随后,逐层切开皮肤进入腹腔。将切口保护套内环置入腹腔,安装5孔Port。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1mmHg=0.133kPa)。术者对腹腔和盆腔进行彻底探查,评估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于子宫肌层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切除子宫肌瘤。采用自固定线缝合子宫伤口。然后关闭气腹,取出手术器械。通过脐部“螺旋型”切除取出标本。最后分层闭合手术切口。
3 结语
与开放手术和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相比,LESS具有减少
LESS-M的争议之一为是否影响患者的产科结局,如因更困难的子宫创面缝合导致
综上,LESS-M代表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微创外科趋势,其安全开展依赖于严谨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技术操作和术者经验的积累。未来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协作与研究,进一步确立其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钟晓盈:论文写作;刘海元:论文指导与修改
参考文献略
来源:钟晓盈,刘海元.单孔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选择及手术要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7):710-71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