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详情
2025 CUA | 邢念增教授:国产ADC联合免疫疗法新辅助治疗MIBC,pCR率逾60%,中国保膀胱治疗策略领跑全球
来源:医脉通 发布日期:2025-09-19 00:00:00 访问量:43

2025 CUA | 邢念增教授:国产ADC联合免疫疗法新辅助治疗MIBC,pCR率逾60%,中国保膀胱治疗策略领跑全球

发布时间: 2025-09-19 来源: 医脉通

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5)于2025年09月04-07日在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主旨报告、专题研讨、论文交流、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将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交流与培训并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全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流学术平台。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为我们解读本届CUA年会的新增亮点,并深入探讨保膀胱综合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医脉通:请问与去年相比,您认为本次CUA年会有哪些新增的亮点或值得特别关注的新进展?


邢念增 教授:


本届CUA年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大量前沿理论与技术进展,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手术技术方面,张旭院士提出:前列腺癌手术应始终致力于实现手术操作的精细化和精准化。他还重点强调了前入路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该术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大幅提升尿控功能的保留效果,且易于推广。当然后入路手术同样可实现较高的早期尿控率(约70%以上)只是其切缘阳性率偏高(约20%),手术难度大,不易普及。


在远程医疗方面,我国泌尿外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张旭院士成功实现了从罗马远程操控、为北京患者实施机器人手术的案例。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通过远程手术协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领域,我们取得了多项显著进展。以膀胱癌为例,保膀胱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同时抗体偶联药物(ADC)联合免疫疗法的方案也实现了重要突破。我们团队采用国产原研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一种靶向HER2的ADC药物)联合双特异性抗体(同步阻断CTLA-4与PD-1),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新辅助治疗,已观察到显著的临床效果。一项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超过60%的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即肿瘤完全消失,为MIBC患者带来重要治疗获益。


该临床进展同样为保膀胱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循证基础。未来,对于适合接受保膀胱治疗的患者,临床可进一步探索采用ADC联合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如ADC联合双特异性抗体(如卡度尼利单抗)或PD-1抑制剂等国内外已上市的免疫药物。此类联合用药策略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提高pCR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选择:是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是选择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若选择保膀胱路径,还需联合放疗及后续免疫维持治疗等多种手段。总而言之,该策略不仅致力于实现疾病治愈和生存延长,也重点关注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在有效控瘤的同时保障长期生活品质的目标。


此外,本次年会还聚焦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疾病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内容涵盖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到实际难题的解决方案,体现了学术深度与临床实用性的紧密结合。总体而言,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在技术创新与临床研究方面的快速进步,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医脉通:作为保膀胱综合治疗的倡导者,您如何看待2025年靶向-免疫序贯治疗在MIBC保膀胱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临床实践中应如何筛选优势人群?


邢念增 教授:


对于MIBC患者,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是标准治疗方案,即切除膀胱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方式主要包括:原位新膀胱术(利用患者肠道构建替代膀胱)、腹壁造口置袋(即挂尿袋)以及间歇性自家导尿等方式,以解决尿液排出问题。

尽管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确切,但许多患者仍强烈希望保留自身膀胱。因此,近年来保膀胱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当前,随着ADC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pCR率显著提高,为选择性实施保膀胱治疗提供了新契机。保膀胱治疗需联合放疗等多种手段,且必须以不影响患者生存为前提。若保留膀胱可能增加复发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则应坚持生命至上原则,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目前,我们正通过液体活检、单细胞测序及基因检测等技术深入探索预后相关指标,以期更精准地识别低复发风险患者。对于预期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可积极考虑保膀胱;若风险较高,则仍应推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积极推进中,期望未来能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您认为中国在膀胱癌外科治疗领域有哪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邢念增 教授:


在我国,膀胱癌外科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术式包括原位新膀胱术和回肠通道术(Bricker手术),在这两个方向均实现了重要突破。


首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已在国内广泛应用。该微创术式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大切口,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已使众多患者受益。其次,我们针对原位新膀胱术进行了术式创新,设计出更适应腔镜操作、更符合生理结构的新膀胱重建方法,提高了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治疗效果。


在回肠通道术方面,输尿管-回肠吻合是技术难点,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我们团队提出了“形式吻合技术”,该方法操作更简便、易于掌握,同时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此外,在保膀胱综合治疗领域,我国也取得了走在国际前列的进展。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和治疗方法更契合中国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我们对此深感欣慰与自豪。


专家简介.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