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详情
创新突破:多模态分析首次发现人体胆囊和胆汁中微塑料污染证据,或影响心血管健康——来自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的思考与探索丨科研快讯
来源:医脉通 发布日期:2025-09-19 00:00:00 访问量:4

创新突破:多模态分析首次发现人体胆囊和胆汁中微塑料污染证据,或影响心血管健康——来自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的思考与探索丨科研快讯

发布时间: 2025-09-19 来源: 医脉通

1758269352812156.png


第二十五期导读:


微塑料(MP)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日益引发关注。心胆综合征是指由肝胆系统疾病通过诱发全身性炎症、神经激素激活及血流动力学失衡等机制,加剧或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一种病理状态。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11.3)的一项研究,首次采用Py-GC/MS、LD-IR和SEM相结合的多模态检测策略,在人体胆囊组织和胆汁样本中广泛检出MP,尤其聚焦于其对心胆综合征可能的推动作用。该研究揭示,胆汁中的MP可能改变胆汁理化性质,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同时可能通过“胆-心轴”调控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这一发现为理解心胆综合征提供了新的环境暴露与病理机制视角。


1758269373515693.png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重点阐明胆囊及胆汁中的MP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炎症介质、免疫应答等途径影响心肌损伤与心脏功能进展,从而深入揭示其在胆心综合征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团队牵头,多家合作机构也参与了研究。本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王天一,通讯作者为曾勇教授。


微塑料与心胆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局限


目前该领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样本量有限、研究多基于单中心、横断面设计,缺乏健康人群对照,难以建立准确的比较基线。此外,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史、代谢性疾病等潜在混杂因素尚未系统校正。更关键的是,MP如何通过胆汁进入系统循环并进一步促进全身炎症及心肌损伤,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在胆-心相互作用的背景下,MP的粒径分布、表面化学特性以及所含内分泌干扰物的释放行为,都是未来需重点探讨的方向。迫切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纵向随访及机制实验,明确MP是否在胆心综合征中扮演因果角色。


创新突破:首次发现人体胆囊和胆汁中微塑料污染的证据,并可能对心血管产生影响


多模态分析工作流程:本研究首次整合了Py-GC/MS、LD-IR 和 SEM 技术,对胆囊组织和胆汁中的MP进行全面评估。

 

直接人体证据:所有分析样本中均检测到MP,其中 PE 占主导地位,此外还有 PVC、PA66 和 PP,表明胆汁污染普遍存在。

 

临床相关粒径分布:大多数MP的粒径在 20-50 微米范围内,这与组织渗透、炎症激活和全身播散具有生物学相关性。

 

提出“胆-心轴”污染假说:将MP置于心胆综合征的机制框架中,提出“胆汁微塑料→局部炎症→全身性反应→心肌损伤”的潜在通路,为心血管疾病的环境病因研究提供新方向。


这项研究在环境健康与心血管医学之间建立了开创性的联络点,拓展了对肝胆污染如何参与心脏疾病发生的认知。


展望:微塑料在心血管医学中的意义


这项研究为将MP视为胆囊-胆心综合征背景下的环境风险因素奠定了基础。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将微塑料定量检测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如心肌炎症标志物、心脏影像功能评估)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机制研究应聚焦于微塑料对胆汁成分的影响、全身炎症通路的激活以及其与血管内皮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将微塑料监测纳入肝胆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体系,可能为心胆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策略带来新突破,尤其对冠心病合并胆囊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1758269419572935.png

图1 胆囊与胆汁中MP的多模态检测


1758269445634613.png

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


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为国内首批专注于冠心病系统化诊疗的专科中心,是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元、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及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单位。年冠脉介入手术量近4万例,关注冠心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致力于推动冠心病的规范化培训与诊疗。

1758269556876504.png


第一作者简介


1758269624668561.png

王天一 医生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站博士后

师从曾勇教授,主要聚焦心血管代谢的前沿领域,并致力于交叉学科的机制探索与新靶点的研究发现

参与国家及北京市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开展多项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专家简介


1758269664369273.png

曾勇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执行主任兼冠心病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SC Fellow,海医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学组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第一批导师、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1998年开始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第一术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超过万例,特别是对高危复杂的冠脉病变,如其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国家级课题。获得过四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和省部级二等及三等奖。发表文章80余篇,SCI文章40篇。参与编写书籍6部,其中主编《系统性疾病与心脏》系列丛书。

参考文献
1.Tianyi Wang, Na Li, Xuyang Huang,et al. Integrate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Gallbladder and Bile Using Multimodal Detection Techniqu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5;139897,ISSN 0304-3894,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5.13989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