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老年患者治疗选择有限。RBAC方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是老年、体能状态良好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之一。高危MCL(如TP53突变、17p缺失、Ki-67≥30%、母细胞样形态)预后差,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维奈克拉是一种BCL-2抑制剂,在复发/难治MCL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毒性较低。
因此意大利学者开展II期FIL_V-RBAC研究,评估了在RBAC基础上加用固定疗程的维奈克拉是否能改善高危M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The Lancet Haematology》。

研究设计&结果
研究设计:该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纳入≥65岁且fit,或<65岁但不适合大剂量化疗的初治MCL患者,分组为低危组(无高危因素)和高危组(具备以下任一特征:母细胞样形态、Ki67≥30%、TP53突变、17p缺失),低危组接受6周期RBAC,高危组接受4周期RBAC后,序贯维奈克拉巩固(4个月,800mg/日)+维持(20个月,400mg/日)。
患者:共筛选 155 名患者,其中 140 名患者被纳入并分析了研究终点。中位年龄为 72 岁(四分位距 69 - 76 岁),107 名(76%)患者为男性,33 名(24%)为女性,所有患者均为白种人。
高危组疗效:中位随访45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60%(95% CI: 48–74),中位PFS为37个月,达到预设的统计学目标(拒绝零假设:2年PFS=40%);总生存率(OS)为67%。RBAC后完全缓解率(CR)为68%,维奈克拉治疗后部分患者转为CR。RBAC后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方面,骨髓为76%,外周血为80%;维奈克拉巩固后骨髓为86%,外周血为90%。此外进行了亚组分析,TP53突变患者中位PFS为24个月,母细胞样形态患者为12个月,17p缺失患者为37个月,Ki67≥30%患者为37个月。


低危组疗效:中位随访42个月。2年PFS为84%,2年OS为88%。6例部分缓解者接受维奈克拉后,3例转为CR,整体预后良好。
安全性:最常见≥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巩固期28%,维持期19%),其他包括血小板减少、皮疹、感染等。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例(高危组,RBAC诱导期间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无新的安全性信号。
讨论&总结
该研究是首个根据风险分层对MCL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在高危MCL患者中,RBAC联合固定疗程维奈克拉可显著改善疗效,尤其是MRD阴性率和PFS。
维奈克拉对TP53突变或17p缺失患者可能特别有效。
研究强调了初诊时进行风险分层并识别高危患者的重要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未来方向:探索更多分子标志物以优化风险分层;评估MRD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与CAR-T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联合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Lancet Haematol. 2025 Sep 17:S2352-3026(25)00252-2. doi: 10.1016/S2352-3026(25)00252-2.


